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摇号、限购成为不少商家销售口罩的特别方式,但大批消费者还是买不到口罩,只能求助海外代购、微商。
近期随着越来越多人返岗复工,口罩消耗速度进一步加快,口罩价格也不断上涨,最高已经十倍于正常价格。一边是巨大的市场需求,一边是消费者对“黑心商家”的抱怨,该不该出手限制口罩价格?市场监管部门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抢购平价口罩如买车摇号
“每天给手机上闹铃,一到时间就猛戳手机,双11的时候都没这么认真。”每隔几个小时,市民陈晴的手机闹钟就会响起,提醒她打开软件“秒杀”口罩。
平价口罩稀缺,多数电商平台采取定时限量发售的方式。市民王先生最近在京东平台抢到了一袋医用口罩,18元一袋,每袋10只。“刚开始抢不上,功夫不负有心人,活动第六天终于在200多万的人海中脱颖而出。”记者查询发现,这款口罩每天下午3点开启预约,预约后才能参与晚上的抢购,每天限量发售1万件,但每天都有200多万人参与预约。
便宜的口罩难抢到,一些人转向了海外代购。蒋女士在洋码头上通过海外买手购买了15片韩国KF94口罩,每片口罩26.6元。“虽然比平时贵得多,但不用费劲儿抢购,唯一不足就是从国外发货,物流时间长,大概10天才能到。”
疫情之前,3M、霍尼韦尔等大牌厂商的N95口罩,每只售价不过三四元,一次性口罩的价格普遍在每片1元左右。但除夕前后,电商平台的口罩就基本卖断货,很多消费者早早完成付款的口罩订单,发货时间一再延迟。
“春节前下了单,到现在还显示未发货,估计3月份能到就不错了。”多名消费者表示,虽然商家发货时间遥遥无期,但还是不敢轻易取消订单。
口罩原材料一天一个价
口罩价格上涨的背后,整个产业链条都有各自的难处。
“原材料、人工都在涨价,口罩的成本自然跟着飙升。”一位来自广东深圳地区、专门生产N95级别防霾口罩的生产厂商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像做口罩最重要的原材料——熔喷布,我们从海外渠道进口,涨价50%以上,国内市场涨价更甚;其他原材料,包括口罩耳带、金属鼻夹等也都有不同程度上涨;人工方面,由于劳动力紧缺、节假日加班等因素,成本是原来的两三倍。这样算下来,口罩的成本至少是过去2倍以上。”
相比原材料涨价,更严重的问题是原材料供应不足。这位生产厂商坦言,近两年国内口罩行业处于一个相对下行的环境,相关上下游产量都在缩减。如今疫情突发,需求量暴增,即便原有口罩厂开足马力、不少厂家临时转型,但原材料也会出现供应不足问题。“做完手头的订单,我们后续的生产也成问题。”
销售口罩的零售商也一肚子苦水。一位大型商场采购人士告诉记者,因全球口罩价格上涨,加上国际运费、国际保险费、国内港杂费、通关代理费、门店运作等成本,一次性口罩的进口成本折合下来每片已超过9元。
此前,全国多个城市对“哄抬价格”的口罩销售商家进行了处罚,最高罚款300万元,理由是进销差价过大。定价过高涉嫌哄抬物价,定价过低“赔本儿赚吆喝”,这让一些企业陷入了两难选择。
口罩价格难倒经济学家
虽然市面上很少有口罩现货售卖,一些微商却小范围地卖起高价口罩。一名微商表示,自己手里有一批日本的一次性口罩,是此前公司的内购货,每只口罩20元,30只起卖,50只包邮。还有微商在朋友圈发起团购,一次性口罩8元一片,凑够2000只才能发货。
围绕口罩是否应该采取限价措施,经济学界也展开了一场争论。
在部分经济学家看来,在口罩短缺的当下,不限价可以增加供应,尽管一些企业和商家在非常时期会担起社会责任,即使亏损也会生产和销售低价口罩,但要发挥更多企业的主动性,广泛激发市场潜力,还需要让价格回归市场调节。
知名经济学家张五常就表示,疫情期间,政府需要参与,但不要压制市场运作。他认为口罩价格上升会鼓励产出,而政府可以通过市场购买派发给穷人,从而达到协助市场效果,而不是对口罩一限了之。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吕冰洋则认为,市场也有失灵的时候,任由市场价格涨落反而会导致资源配置扭曲。他建议,政府可以通过财税政策提高企业生产积极性,同时,做好需求控制和资源重新配置。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也在口罩是否该限价的争论中站在了限价一方。他认为,在重大社会危机面前,人的行为不是只受经济学规律支配,激励商业世界的不仅仅只有利润,还有社会责任和荣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