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抗“疫”掀起了“宅经济”风潮。在此背景下,“在线协作”越来越被大众喜爱,尤其是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也由此取得不俗成绩,原本的春节淡季转为旺季。

商超开到家门口

2月12日,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下发《关于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做好农产品稳产保供工作的通知》,要求把“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地方政府特别是市级政府要负责辖区内蔬菜、肉蛋奶、水产品等供应。

百姓餐桌,民生大事。为保障市民“菜篮子”产品丰富、实惠,除各地方政府推出举措外,电商外卖平台也撸起袖子齐上阵,助力连锁超市、便利店将重心从“到店”转到“到家”服务上,让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配齐“菜篮子”、装满“米袋子”。

以电商外卖平台为例,为减少外出,互联网购物变成全民刚需,电商外卖平台则成为消费者的“新菜篮子”。

京东到家城市业务部总经理罗嘉兴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京东到家于2月2日就启动了“到家新鲜菜场”项目,重点保障每日0时-10时的新鲜蔬菜等生鲜、民生物资的充分供应、稳定价格和及时配送。目前,已有沃尔玛、永辉、华润万家等近50家连锁商超,以及钱大妈、生鲜传奇等30个社区生鲜和菜市场商家加入。

“春节期间,京东到家全平台销售额相比2019年同期增长370%,米面粮油、肉禽蛋奶、蔬菜水果和水饺馄饨等速冻食品均十分畅销。其中,1月24日至2月2日,粮油副食商品、肉品、休闲食品、蔬菜和水果销售额同比2019年分别增长了740%、710%、530%、440%和380%。”罗嘉兴表示。

此外,据每日优鲜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24日至28日,每日优鲜平台实收交易额较2019年同期增长321%。春节期间,多点Dmall全平台到家的销售额同比2019年增长225.7%。

传统零售业迎转型契机

以实体商超为例,一部分依靠京东到家、美团、饿了么等电商外卖平台提升线上订单销量,另一部分则多通过App、小程序等线上入口大力推动到家服务。

与京东到家紧密合作的沃尔玛厦门SM店电商主管涂越洋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从春节到现在,京东到家的订单持续增加,几乎每笔订单都会包含蔬菜生鲜。为进一步提升拣货的效率,还专门在店内的京东到家订单拣货区大批量储备蔬菜。热销的蔬菜被分门别类一筐筐摆放,方便拣货员迅速挑选。

苏宁小店则以实体店搭配线上App和微信小程序为消费者服务,北京苏宁物流有限公司总经办主任富有博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坦言,除了日用百货等,线上端口还有苏宁菜场频道,包含蔬菜、鲜肉、水产、蛋品、面点、豆制品和卤制品等。消费者可以通过苏宁小店App或小程序在当天21时前下单完成付款,次日即可到小区附近的苏宁小店自提,如有特殊情况也可与小店员工沟通帮忙送至小区门口。

双管齐下的实体商超不在少数。家乐福于日前宣布其“一小时到家服务”正式接入苏宁易购App。目前,用户可通过家乐福中国小程序,以及苏宁易购App、美团、饿了么等第三方电商外卖平台搜索附近门店,多渠道在线订购,坐享“到家”服务。

记者了解到,近日,消费者定闹钟在电商外卖平台上“抢菜”的激烈程度,丝毫不亚于“抢口罩”。2月20日中午,记者在北京市西城区某小区门口遇上了提着大包小包果蔬的尹女士。她告诉记者,“家中有粮才能放心宅”。

据了解,尹女士刚从外地返京,目前还在自我隔离中,一日三餐的原材料及生活必需品都是从电商外卖平台上购买,然后自行去小区门口取。她认为这样既安全又放心,且物价也在预期范围内,没有大幅上涨。不过,每日“抢菜”成了难题。很多平台都在夜间开放订购,但即便如此,有些热门平台订购时间刚到,很多商品还是会“秒空”。所以,尹女士为了“抢菜”不得不定了提前几分钟的闹钟,且每次都会选择很多商品放入购物车以保证能抢得到。

对于电商外卖平台、实体商超及消费者的生活“不见面”,服务“不打烊”,苏宁金融研究院消费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向《证券日报》记者总结道,由于居家隔离而导致广大消费者线上需求“井喷”,这对于电商外卖平台来说必然是一大利好,而食品饮料、日常消费品及战“疫”相关的消毒液、洗手液等商品都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值得注意的是,新冠肺炎的起因在于“病从口入”,这让所有人意识到了食材质量与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同时也强化了老百姓对于生鲜食品的诉求,进而给电商的发展带来全新机遇。

另外,从“到家”服务的模式上看,其深层次内涵在于传统零售业将迎来转型的契机。虽然新零售的到来让线下零售重焕生机,但仍有很多传统零售商转型步伐过慢,而导致经营每况愈下。为此,线下零售应借此机会,加强与线上电商的合作,加快线上线下全融合的步伐,在产品、业态和服务等方面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体验;同时还要时刻聚焦广大消费者需求变化的趋势,从而不断地调整产品结构、丰富场景搭建以及优化服务方式,以带动自身业务的增长。

关键词: 宅经济 商超 传统零售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