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5日,据美媒称,美国谷歌公司两位共同创始人拉里·佩奇和瑟吉·布林同时卸任其母公司“字母 表”(Alphabet)公司的首席执行官(CEO)和总裁职务,印度裔桑达尔·皮查伊接任Alphabet CEO职位,兼任谷歌及其母公司的CEO。

谷歌创始人的退居二线,不禁让人们想起多以年来多家巨头企业的创始人,纷纷交棒的一幕又一幕。这也预示着,谷歌与这些企业一样,都将随着创始人的退位,而翻开新的一页。

2000年,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辞去微软首席执行官,交棒副手斯蒂夫.巴尔摩,在随后的2011年,“苹果之父”乔布斯因罹患癌症,在去世前不就辞去苹果CEO,由蒂姆·库克开始掌舵。而2019年教师节那天,正值阿里巴巴20周年庆,马云高调宣布卸任董事局主席,更是令无数人印象深刻。从此,阿里巴巴也正式告别“创始人时代”,由逍遥子张勇续写阿里巴巴的未来。

皮查伊接棒早有征兆,资本市场表现依然强劲

实际上,皮查伊接管谷歌是实至名归,且早有征兆。因为多年前,两位创始人就已经很少在公开场合露面。无论是在投资者的电话会议上,还是在Google最重要的开发者大会上,都很少见到他们的身影。此前,布林最后一次公开露面,甚至是2012 年的I/O开发者大会。而佩奇也早在 2014 年就宣布公司内部进行了管理层变革,其不再负责与产品相关的日常决策。

尽管谷歌的两位创始人离任比较低调,股东反应也很平和,但是他们隐退后,资本市场却反而表现出了十足的信心。无论是公司宣布重组的当天,还是他们宣布离任后,母公司Alphabet的股价都有一个小幅度的拉升。

相信很多人都有耳闻,谷歌两位创始人拉里·佩奇和瑟吉·布林的创业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无论是他们在硅谷的一个车库里创业的艰苦经历,还是其不断拓展新型业务,被股东、外界视为“不务正业”的过程,长期以来都被人们津津乐道。幸运的是,在他们的苦心经营下,谷歌终究成为了一个有别于传统企业,并且全球最大、也最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之一。

创业21年,每一步都有里程碑意义

谷歌自创业至今已有21年,每一步都仿佛在彰显着着两位创始人对这个未知世界的独特眼光,而且,谷歌从来不以互联网公司自居,也布局限于改领域的探索,因此,也在不断打破其原本的创业思路与格局。简单回顾下谷歌的十大里程碑事件,或许能帮我们看清谷歌发展的脉络,找到关于谷歌如何走向未来的一些蛛丝马迹。

1998年9月7曰,谷歌搜索上线;当时谷歌最主要的产品是搜索引擎,也是其以此为切入口,成长为一家科技巨头公司的基础。凭借其与众不同的搜索结排名。上线当年,就被美国《PC Magazine》评为年度最佳100网站。

2000年,谷歌推出了广告服务Google AdWords,开始商业化,并成为谷歌后来的赚钱机器,至今其广告营收占比均超过80%。

2002年,谷歌的年收入达到为2.4亿美元,但与雅虎仍有较大差距。雅虎试图通过收购来壮大雅虎的技术实力,因此向谷歌发出30亿美元的收购要约。佩奇和布林拒绝了这个提议。

2004年,谷歌发布了Gmail的公开测试版。如今,Gmail已有超过14亿的用户。

2004年8月,谷歌在证券交易所上市,并于2020年1月16日,市值冲破万亿美元大关。

2005年,谷歌推出谷歌地图,立志彻底改变付费GPS导航市场,15年过去,也表现不俗。

2006年,谷歌斥资16.5亿美元收购了YouTube,迄今已经成为全球访问量第二大的网站,仅次于谷歌。

2005年,谷歌斥资5000万美元收购了开发Android操作系统一家小公司,在谷歌全球资源的助推下,安卓系统的市场份额已超过85%。

2008年,谷歌推出主导全球市场的网络浏览器Google Chrome,也极为受用户推崇与喜爱。

2015年,谷歌眼镜亮相3年后,仍备受股东及用户的争议,谷歌无奈进行公司重组,并成立母公司Alphabet。

实际上,让谷歌成为科技独角兽远远并非这些里程碑事件,包括2010年1月,谷歌推出了与HTC合作开发的智能手机Nexus One以及相继推出充满争议的谷歌眼镜、无人驾驶汽车、人工智能助手等,都在谷歌的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谷歌也通过21年的发展,以搜索引擎技术为原点,拓展出邮箱、地图、视频、手机系统软件、智能硬件等多个最能代表前沿科技的技术型产品,也令其在科技领域愈发具有竞争力,直至成为名副其实的科技公司独角兽。

业务重组成立母公司Alphabet,市值再翻倍

公开数据表明,谷歌自2015年重组,成立母公司Alphabet以来,市值涨幅超过100%。印度裔接班人皮查伊接任Alphabet CEO后,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强调了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长期存在,之于谷歌的战略意义。

此前,有媒体报道,谷歌创立Alphabet母公司前,推出新型产品谷歌眼镜(Google Glass),但是因为用户在戴上谷歌眼镜后,可以在别人不知情的情况下隐秘拍照录像,甚至有些小程序能让谷歌眼镜自动拍照或摄录,不需要语音控制或使用什么按键,因此如果其被不正当使用,则会对人们的个人隐私带来威胁)。

而且,此前的谷歌与众多新型业务的关系纠缠不清,对公司的整体发展带来了诸多影响。例如其研究延长人类寿命、高速光纤网络Google Fiber、智能健康公司Life Science、以及智能家居公司Nest、研究Wing无人机、无人车以及谷歌眼镜等核心部门X实验室。除此之外,谷歌风投业务Ventures与Capital也是其公司业务的一部分。而本次重组后,谷歌则依然是支撑母公司业务的核心子公司,也是母公司盈利的重要支柱。

重组之后,其创始人之一佩奇也多次公开表示,其将主要专注于新产品部门,例如新能源、智能家居Nest、X实验室、健康技术Calico等业务。

至于谷歌重组的真正原因,前谷歌高管李开复曾在微博上公开评论,他认为原因有三:一方面回应华尔街针对谷歌公司不专注不透明的批评,例如涉足健康、长寿、汽车等新兴领域的投资;另一方面,有数据表明,直到最近的2019年,Alphabet旗下非谷歌业务的部分,亏损仍近40亿美元。这次重组,可以降低谷歌以外的领域新型业务的长期亏损、诉讼不断等负面影响;还有就是除了谷歌,公司其它的业务方向也需要更多的品牌,更多的内部员工晋升机会,也是其重组的重要原因。

所以,才会出现母公司在子公司之后成立的情况。可以这样说,是各种外界形势与压力,迫使谷歌用非常被动的方式,通过成立Alphabet这种伞形公司,把旗下的搜索、YouTube、其它网络子公司与研发投资部门分离开来。

对此,皮查伊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为了减少创新业务对公司整体营收的影响,重组后的Alphabet的结构有利于其将一些新型项目打造成新的品牌与公司,并通过外部融资的方式,逐步完善其子公司的职能。尽管如此,这并不表示,新的舵手皮查伊会像已经隐退的两位创始人一样,仍在至今仍不愠不火的一些“其它赌注”上,继续保持激进的态度。

这些被谷歌自称为“其他赌注”的项目,也在这次重组中与主营业务分开,主要包括目前还未看到盈利苗头的Waymo无人驾驶汽车、谷歌光纤宽带等新型业务。而这些业务会去向何处,以及其在Alphabet公司结构中的分量,也将伴随着两位创始人的交棒,由皮查伊对其做出自己的决策。这也将意味着,他将在这两家公司的发展战略、资源投入、投资纪律方面,都会有充分的决策权。

谷歌重组的那段时间,分析师道森(JAN DAWSON)在MarketWatch也曾发文对谷重组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谷歌这样的决定,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是创始人基于个人的考虑。无论是基于佩奇还是布林,都会觉得谷歌仅仅是运作搜索引擎,通过广告业务变现,模式过于单一,因此无论是公司还是他们作为职业经理人,都会走向平庸,这不是他们所希望看到的。

而且,皮查伊作为他们的接班候选人,也是公司的元老级功臣,因为这次重组相当是其在公司的地位提升,这也是谷歌留住人才的一大策略,毫无疑问,从这方面分析,谷歌此举是一个非常高明的决定。

不过,如果只是用这样简单的分析,去判断一个巨头公司如此重大的决策,未免有失偏颇了。因此,道森也从公司财务的角度,分析了公司进行重组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

从财务角度分析,谷歌与其最大的竞争对手之一亚马逊所不同的是,亚马逊是单独公开其云服务的财报,而谷歌则因为新型业务的存在,让其盈利能力最强的谷歌公司,光芒被掩盖,而整个公司的业绩在财报中的表现,也黯然失色。也就是说,谷歌重组还有另外一个财务原因在于,由于这种各自独立的子公司架构让组织结构变得松弛,相互之间的业绩数据计算更加简单粗暴、直接明了,从而在收购和拆分方面更加便利。

除了以上观点以外,至于谷歌大刀阔斧进行重组的原因,互联网上至今仍众说纷纭。也有财经观察者表示,谷歌这样的做法,无外乎是把公司花钱和挣钱的部门区分开来,让自己、股东和投资者们清晰看到究竟哪个部门在花钱,甚至花钱最多,从而给资本市场一个交待。

而其真正原因,可能并非真的是为了聚焦核心业务,鼓励创新与发展。相反,这些新型业务,甚至会在谷歌未来的发展中,因为数据被公开,而且长期不赚钱的、不靠谱,而被砍掉。也有人表示,其重构业务,成立母公司,对整个公司业务的发展所起的真正作用,“然并卵”。

无论怎么样,公司重组后Alphabet市值翻倍的结果,也有力的证明了,这个重组对谷歌的正向发展,终究还是产生了相对积极的影响得。

谷歌创业20余年的内忧外患

(1)搜索业务遭两大巨头夹击,向科技化转型才是归宿?

尽管谷歌21年的创业历程,确实没有遭遇到危及公司生存的重大危机事件,但是内忧外患依然长期存在。

例如,Alphabet 曾经提到,在垂直搜索领域,包括亚马逊在内的数个网站已经严重冲击了谷歌的搜索业务,因为很多用户通过这些平台的站内搜索,就可以解决自己的问题,谷歌自然就会被分流了。这也许也是在谷歌的发展过程中,一直没有安全感,不断寻求创新突破的原因之一。

根据电子商业数据公司公开的数据显示,早在2016年9月,亚马逊就已经成为了美国大多数用户在购物场景下优先选择的搜索引擎,这个用户数据甚至接近使用谷歌人数的2倍。因此,也有诸多媒体报道,亚马逊的快速崛起,已经向谷歌搜索引擎发起了挑战。除此之外,在在线视频领域,云服务领域,亚马逊也被 Google 视为竞争对手。也因为亚马逊的存在,让谷歌时刻充满危机感,甚至坐立不安。

其次,其在视频和广告领域,也时刻受到美国另外一家互联网巨头Facebook的威胁。

Facebook 和 Alphabet的盈利来源都是广告营收为主,盈利模式的同质化,让他们彼此不得不狭路相逢。Facebook基于其在社交网络、广告平台服务、在线视频和数字助手、信息流广告等方面的业务,都与谷歌AdWords 广告形成了直接性的竞争,也已经对谷歌的未来发展构成前所未有的威胁。

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谷歌在人工智能、高科技等领域虽然磕磕碰碰,也并不赚钱,却执意要一条道走到黑了。因此,也有人认为,谷歌不断拓展搜索引擎以外的新边界,除了谷歌20余年积累的科技实力推动以外,也许还有其缺乏安全感的因素,甚至是一种别无选择的无奈。

(2)内部危机更可怕,保护用户隐私成最大挑战

一路高歌猛进的谷歌,虽然没有遭遇致命的危机,但是也并非没有遇到发展障碍。尤其是其内部员工与管理层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而且如今有加剧与进一步恶化的态势。

例如,近日,在皮查伊这次晋升后不久,就从外媒传来谷歌人力资源主管艾琳·诺顿(Eileen Naughton)即将离职的消息,据说这与谷歌员工和管理层之间矛盾冲突加剧有关。

在艾琳担任谷歌人力资源主管期间,谷歌的员工已多次集中发起抗议了事件,包括公司限制员工针对儿童移民政策的部分公开言论,谷歌接受美国前国土安全部官员迈尔斯·泰勒(Miles Taylor)加入等,都多次引发企业员工的不满,也让矛盾逐渐升级。

涉事的三位员工,匿名对美国当地媒体透露,他们被通知无权接受媒体采访。因此,他们的主要不满在于,他们认为谷歌现在的一系列做法,都与谷歌当初倡导自由、开放的企业文化背道而驰。

而在此之前,谷歌员工和高层最激烈的一次冲突,是谷歌员工组织了一场全球性的罢工,抗议的是谷歌公司对性骚扰投诉的行为处理不当,以及与五角大楼(Pentagon)签订的分析无人机视频的合同。

除此之外,在用户数据保密方面,外界对谷歌的质疑之声也从未消停。众所周知,谷歌掌握着世界上最大量级用户数据。只是,而其对用户隐私的保护,一直以来也广受诟病。包括网络上曾经曝出的第三方员工能随便阅读Gmail用户信件、谷歌智能助手承包商泄露1000份录音等,都被认为是用户隐私被窃取的恶性事件。

皮查伊最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目前阶段,谷歌公司面对的外部竞争不足为虑,其最大的危机可能在于内部,而最大的挑战就在于如何在确保用户服务体验的同时,最大程度的保护用户隐私。

尽管谷歌曾将“不作恶”作为其行为准则的座右铭,但是在公司营收压力与用户利益面前,如何才能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平衡点,可能会成为皮查伊及未来谷歌所需要面临的最大挑战。

皮查伊也曾公开承认,该公司违背了一些员工的信任。根据视频内容,他说:“我们真的在艰难地解决一些问题——大规模的透明度。”

同样,因为谷歌的特立独行,最终不得不选择离开中国,放弃这个曾经有最大人口红利的市场。尽管关于谷歌回归的消息,也有很多版本的说法。但是,纵然谷歌顺利返华,恐怕再也难以找准自己的位置。这正如前不久《人民日报》的态度,《人民日报》也已经在Twitter、Facebook刊文,表达友好意愿:“欢迎 Google回到中国大陆,但前提是遵守政府相关的法律政策。”

从深层次来看,谷歌出身美国资本市场,毕竟洋味十足,即使哪天真的回归,对于近10年见证过太多新鲜互联网玩法的国人来说,是否有足够的选择理由,以及是否会为谷歌否买账,恐怕真的是一个未知数。这也许就是通常所说的水土不服吧!

无论怎么样,这样一个独一无二的互联网科技巨头,错失了过去10年最大的红利市场姑且不说,但是如果不能在中国留下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市场开拓痕迹,终究是一种缺憾。所以,也有人预言,谷歌未来回归中国,将会依托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曲线入华”。

尽管如此,谷歌的中国化之路,依然有着太多的不确定。但是,一个是科技公司巨头,一个是最有潜力的未来市场,谷歌是否能够在新型科技领域,在这个市场再现辉煌,也许是谷歌下一个20年的故事,值得期待。

总而言之,谷歌两位创始人的双双退位,给皮查伊和新的谷歌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而未来的谷歌,是否会延续其“不安份”的本性,以及皮查伊时代的谷歌,未来将何去何从,我们拭目以待。

关键词: 创始人 谷歌 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