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在线教育行业迎来了春天,但线下机构却全部停摆,有的机构关门倒闭,有的不得不转战线上,加速线上线下的融合。

日前,精锐教育发布的最新财报显示,受营销费用增长拖累以及加大在线业务投入,2020财年第一季度亏损近9000万元。

尽管业绩不乐观,但受疫情影响,精锐教育的线上之路恐怕要提速了。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当前疫情防控的形势下,线下培训机构都已经暂停业务,为了能够生存下去,只能转线上,但线下转线上确实没有那么容易。

需要一提的是,原本专注于高端市场的精锐教育,自2018年上市后就开启了“买买买”的并购模式,试图来扩大业务版图。

市场人士认为,线下业务不明朗,线上业务优势也不明显。对于一家处于转型期尚未盈利的教育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盲目做大教育产业链并不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营销费用拖累业绩

仍在摸索线下线上融合

近日,精锐教育发布了2020财年第一季度(截至2019年11月30日)的业绩报告,报告显示,期内营收为7.97亿元,同比增长23.2%。归母净利为-8993.3万元,去年同期为亏损1630.7万元。

报告还显示,该季度销售和营销费用同比增长17.1%,达到1949亿元。增长的原因主要是为了吸引学生人数增长,从而加大了销售和营销活动的支出,并丰富了原有的营销渠道。而收入成本上,同比增长了33.6%,增加了教师补偿,以吸引更高质量的教师来支持精锐在线的业务。假期的广告投放和师资储备成本没有带来相应的营收,是本季度亏损的主要原因。

此前,精锐教育CEO张熙对媒体表示,精锐之前线下的获客成本是不能超过销售额的10%,现在在线的平均获客成本是1500元左右,客单均价约2万元。

需要注意的是,截至2019年11月30日,精锐教育在全国35个城市运营有430个学习中心。精锐教育的线上业务也仍旧处于摸索阶段。

根据张熙近日的表态,精锐教育在疫情倒逼之下,选择allinOMO(线上线下融合)模式,押注在线板块的增长。

长远来看,线上线下融合是必然趋势,但要做到真正融合却并没有那么容易。熊丙奇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线下转线上主要是想留下以前线下的资源,不要让学生退费,但这个过程中,能不能保证质量这是一个问题。此外,家长是否还愿意孩子继续在这样的平台学习,是另外一个问题,目前很多地方已经出现退费的情况。

伴鱼英语有关人士也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疫情确实给在线教育带来了大量的流量,但流量来了之后,如何留存和转化是大家面临的共同考验和挑战,一场全方位提升精细运营和内容布局的酣战已经打响。

五位高管先后离职

并购扩张后遗症凸显

早在2018年上市之初,起家于上海的精锐教育一直在忙着“买买买”,希望通过大举并购来扩大业务版图。

3月6日,精锐教育宣布将收购溢米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某些技术和业务,以提高其在线教学的质量和客户体验。

张熙对外表示,收购溢米的技术和产品将有助于进一步改善客户体验和在线服务的质量。一对一在线教育的需求将继续加速,这一收购有助于为公司的OMO业务铺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不难发现的是,精锐教育的上述收购还是意在发力线上业务。但从其这几年的收购来看,为了布局教育全产业链,其多项收购举动让市场直呼看不懂。

2018年初,精锐教育收购小小地球,8月收购天津的华英教育,同年10月,以7亿元的高价收购巨人教育;2019年,又投资了私塾家和家学天地。

有券商分析师认为,精锐教育的并购是为了做大教育生态链,但从并购标的来看,业务条线却有些杂乱,没有聚焦。精锐教育之所以不断并购,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其对自己的一对一高端模式没有信心。

张熙在2018年也曾承认,1对1授课在国内的市场份额仅有2.4%。

据了解,一对一模式售价高,对老师的要求也高,而一名有经验的老师,培养周期很长,但老师的流动性又非常高。《证券日报》记者翻阅知乎等论坛时发现,不少人对精锐教育自称的资深老师提出质疑。

而目前的一对一教学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近几年,掌门一对一异军突起,而学而思等不少大机构也在发力一对一市场。值得一提的是,在精锐教育转型的关键时期,高层变动频繁,目前已经有5位高管先后离职。

自去年高级副总裁ZhuxiuDong和CFO李东离职后,1月31日,精锐教育宣布,原高级副总裁柯金书被任命为首席教育官;同日,独立董事张敏也因个人原因辞去职务,由合一资本创始合伙人、光影工场影业董事长许亮接任。

2月11日,精锐教育发布公告称,公司负责幼儿教育高级副总裁孟晓强和技术研发中心副总裁马牧原,因个人原因离职,二者均于2014年加入精锐教育。

关键词: 精锐教育 高管 离职 并购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