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金融业加快对外开放背景下,市场传出最新动向,继渣打银行之后,德意志、花旗、汇丰3家外资行组团叩响我国基金托管市场大门。3家银行均在本月向证监会提交资格核准材料。

一方面是外资行加速涌入,另一方面,资管新规落地后净值化产品发行加速,国内商业银行托管系统都在实时核算、信息披露、风险预警等层面下功夫。一些银行目前正借力外部科技机构来实现托管系统升级,加速智能转型。

外资行锚定细分领域差异化优势

“即便对中资银行来说,基金托管市场也并未完全饱和,何况外资行。”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下称渣打中国)证券服务部总经理胡烨近期接受上证报独家专访时称,托管市场尚处在快速发展之中。资产托管业务是轻资本业务,不消耗资本也不占用风险资本,属于表外业务。在胡烨看来,托管业务对商业银行的价值在于:一是可以带来不菲的中间收入,即托管费;二是可以带来存款,即托管账户的沉淀存款。

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资产托管行业发展报告(2019)》显示,截至2018年末,我国银行业资产托管规模达145.76万亿元。留给外资行发挥的空间不多,中资托管行占据绝对份额;外资行“觊觎”的公募基金托管蛋糕,也早已被大行以及招商银行“瓜分”。

对这一市场格局,胡烨并不担心:“中国开放外资控股境内券商等政策,将带动境内外行业进一步融合,这会带来很多机会。”

也有中资银行托管业人士表示:“外资行确实有业务机会。外资资管机构进入后,为了境内外业务托管的衔接便利和信息安全,有的机构可能会选择外资行托管。他们仍具有相对优势。”

以渣打为例,胡烨介绍:“我们更紧密地结合了境内客户资源和海外网络优势,QDII托管业务就是一个很好体现。”

据悉,全市场以额度计,渣打中国托管的信托领域QDII的市场份额超过60%。

渣打中国早在2018年就拿到基金托管牌照,截至目前已跟20多家本土基金公司和券商建立合作关系,包括多家头部机构,托管产品超过70多个。

智能托管成全行业转型方向

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此前国内银行托管业务比较同质化。当托管市场以公募基金为主时,主要看中的是银行的代销能力。此外,拼费率也是托管行的常见手段。

胡烨认为,只有当服务和解决方案无差异时,价格才会变成一个比较重要的决定因素。“当客户需要很快切入某一市场,实现投资意图和决策,1到2个点的托管费率并不重要。”他说。

自去年以来,托管行整体托管费率步入下行区间,这使得很多银行在托管这一块的中收下降。以托管业务规模分列第一和第二的工行和招行为例,截至2019年末,工行实现托管资产余额16.54万亿元,资产托管业务贡献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70.04亿元,低于2018年的70.45亿元;截至2019年末,招行托管资产余额13.23万亿元,实现托管费收入36.05亿元,同比下降了18.79%。

“既然费率继续下降是大趋势,则能够降本增效的科技就变得尤为重要。”一名股份行托管部门人士表示。

作为为数不多拥有相关自主知识产权系统的银行,招行托管系统去年率先应用了分布式技术,已经由功能导向驱动转向数据导向驱动。“以往是功能模块触发核算估值,现在是由数据自动触发核算,实现实时估值。”招行资产托管部负责人告诉上证报。

也有一些银行借力外部机构来升级托管系统,比如农行。农行在半年前跟京东数科联合上线 “智能托管平台”,通过双方系统的对接,投资管理人在京东数科的资管系统上申购基金产品时,指令自动传递至农业银行托管系统;机构投资者可以实现一键下单、便捷开户、自动传递指令给托管行,托管行确认信息自动回传。该合作项目解决了客户需在基金公司柜面直销系统频繁进行开户、申购、赎回等操作的问题,从而降低了人工成本。

关键词: 外资 基金 托管市场 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