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记者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获悉,该校近日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公布的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高校,获批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这也是上应大今年继获批“上海市专利示范事业单位”之后的又一个重大突破。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一直把知识产权工作作为推动科技创新、提升服务社会能级和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重要抓手。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建设发展需求,学校从战略高度加强顶层设计、布局谋篇,与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政府联合建立“东方美谷研究院”、与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和徐汇区人民政府联合支持建设“中欧知识产权学院”、与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联合建设“上海创业学院”。

据介绍,学校5年来共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2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47项,“联盟计划—难题招标专项”获批数量和资助金额连续九年位居上海市第一,学校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总申请量位居上海高校前列,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数量达到全国高校第54位。2019年底,学校通过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成为全国第三所贯标高校,建构了完整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和标准。

发挥知识产权驱动创新的作用,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以科技创新助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香料香精化妆品学部肖作兵教授的《香气协同效应与释放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项目,荣获今年的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该项目成功解决了香料香精行业香气协同与释放控制的关键技术难题,围绕这一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学校精心布局了31项专利,形成高水平专利组合,有效地保护科技创新、促进成果转化,目前,该项目已在近20家国内外知名企业进行了推广与应用,近三年在企业应用中新增产值39.3亿元,有力推动中国美丽健康产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坚持“应用导向,协同创新”的学科与科研发展战略,积极探索产教融合和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发展之路。围绕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先后与浙江省、江苏省、安徽省等区域地方政府共建20多个产业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或产学研工作站,近五年直接服务于长三角地区科研项目达1700多项,学校在校级技术转移中心以及各地分中心、产业研究院的工作中都导入知识产权运营元素,将技术转移与知识产权管理紧密对接,做到研究开发与专利保护相同步,科技成果转移与专利运营相同步,使知识产权管理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保驾护航”。

在推进知识产权工作的过程中,学校通过顶层设计、资金支持、转化收益分配等政策导向,强化校区合作,从专利导航与布局、专利申请与维护到专利运用与转化,全程体现“协同创新、共创价值”的理念。

据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科学研究院院长韩生介绍,目前,校企联合申请专利数量越来越多,更多地聚焦于行业共性难题和企业实际生产经营中出现的问题,在专利价值提升的同时,教师的科研能力和企业的创新能力也都得到了提升。

同时,学校与霍尼韦尔(全球500强高科技企业)、上海宝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等众多知名企业的合作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由机械与工程学院张而耕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长期与企业合作,致力于打造最优质的涂层产品,校企双方共建了集研发、生产、服务为一体的循环模式,成功解决了航空航天加工、精密仪器制造等表面物理气相沉积改性的关键技术难题。其中,知识产权管理和模式创新助力成果的推广与应用,目前,该项目已授权专利33项,服务超200家企业,年产生经济效益超过40亿元,荣获中国国际工博会一等奖、上海市产学研合作优秀项目奖一等奖等。

“学校知识产权管理的目标就是要实现完全大幅减低成果转化的比例。”韩生说,“起源于企业生产经营的专利,本身就是为企业服务,不存在转化的问题。”推动高校知识产权工作的核心是运用。校企合作,联合攻关,上应大教授们正努力实现知识产权与成果转化的“零距离”。

此外,学校全面推进产学研合作,完善利益共享机制,将专利授权质量和数量纳入了教师职称晋升的考察条件,专利转让收益的80%作为教师的科研经费。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通过激励措施,知识产权这座桥梁打通创造与运用的循环“动脉”。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负责人表示,未来学校将以“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高校”获批为契机,全面深化知识产权改革创新、助推知识产权工作提质增效,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知识产权“上应方案”,深度支撑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及学校高水平应用创新型大学建设。(吕客 黄辛)

关键词: 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