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华晨集团、永煤控股等陆续发生债券违约,债券市场剧烈波动。周末,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发声,研究规范债券市场发展、维护债券市场稳定工作,债券市场信用风险再次成为市场焦点。

作为债券市场重要的投资机构,基金公司分享了过往在防范信用风险方面的经验。受访基金人士建议,基金管理人要在制度上建立完整的事前、事中、事后风险控制机制,给防范风险打出提前量,降低组合信用风险暴露,最大限度防范信用风险。

风险防范要打出提前量

11月以来,因持仓信用债违约导致一些债券基金净值波动,成为基金市场关注的焦点。公募基金如何防范信用风险,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是投资者非常关心的话题。

银华招利拟任基金经理邹维娜介绍,银华基金在信用风险管理上采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自上而下”是指基于对经济形势、货币信用环境与监管政策等宏观因素的长周期判断,决定组合整体的风险暴露水平。她强调,债券市场尤其是信用债市场,由于整体流动性不强,不能指望自己“跑得比别人快”,对风险的防范要打出提前量。没有人可以一直精确地预测市场,如果一种高风险情形发生的概率已经很大,即使感觉时间尚早,也应该及早躲避。“我们在2016年初和2018年初两次降低组合整体的信用风险暴露,在当时都显得有点过早,调仓也相对容易。但2016年4月和2018年4月市场都进入了信用风险爆发期,受益于已经调仓,我们的组合受影响比较小。如果等风险暴露后再作调整,难度会大大增加,效果也比较弱。”

华富基金固定收益部总监尹培俊表示,主要通过制度和方法两个层面降低持仓债券的信用风险,公司管理的所有产品从未踩雷。首先,公司在制度上有完整的事前、事中、事后风险控制机制。其次,在方法上,对历史违约主体的研究分析中发现,违约概率较大的民企一般都具备“业务扩张激进但盈利能力未有显著改善”、“主体存在大存大贷”等共同特征。违约概率较大的国企一般具有“股东成分比较虚”、“债务负担重”、“社会重要性弱”等特质。在择券时,研究员需要对个券进行综合分析,一旦出现违约预警信号,就禁止相关主体入池,最大程度降低持仓信用风险。

降低信用背书权重

逐步消除信评泡沫

在近期信用债违约中,市场对“AAA”评级企业泛滥现象比较反感,市场部分评级机构专业化程度低、盈利模式偏向企业端,评级不够客观中肯,受到市场诟病。业内也对如何构建债券市场各类主体良性发展生态献计献策。

泓德基金副总经理温永鹏认为,过去信用评级偏向企业端的盈利模式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信评市场的泡沫。之前,企业融资有政府信用背书,评级机构在评级过程中赋予信用背书较高的权重。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机构在评级工作中应更加审慎,降低信用背书权重,逐步消除信评市场泡沫,助推市场各类主体良性发展。

创金合信基金固定收益部总监助理闫一帆观察到,外部评级虚高使得市场无法以外部评级为准绳,在投资中各家机构更多地是使用内部研究结果作为投资和风险控制的依据。”随着监管部门对中介机构的约束追责、外资评级机构准入的放开、国内第三方评级机构的逐步成长,整个信用评价市场会逐渐趋于成熟。”

光大保德信固定收益部研究副总监曾小丽建议,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规则,加大对发行人的现场检查力度,监督发行人在债券存续期内及时、充分、完整披露信息,提高对违规行为的处罚标准。此外,还应该加强对中介机构的规范和监督,督促评级机构、主承销商等履行相关责任,有效揭示风险,保障投资者利益。债券投资机构应该提高精细化研究能力,加强投资准入审批及存续期跟踪。

鹏扬基金信用策略总监林锦强调,需要落实好去年人民银行等四部委联合出台的《信用评级业管理暂行办法》,尤其是建立合理的双向激励约束机制。另外,在发行及后续的跟踪辅导过程中,加强市场自律与他律监督,用市场的眼睛来规范发行环节。(中国基金报记者陆慧婧)

关键词: 公募基金 信用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