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上海,记者 韩理)讯,又见公募老将离任。

11月6日,中银基金公告称,公司总经理李道滨因“个人原因”离任,同时并未转任公司其他工作岗位,这也意味着,在中银基金任职近10年之后,李道滨将离开中银基金。此外,公司董事长章砚将代理总经理一职。

回望10年前,李道滨从嘉实基金转会至中银基金,也曾引发市场的热议。这位销售出身的公募基金老将,曾被在中银基金市场化改革中寄予厚望。在他任职期间,曾带领中银基金跻身公募规模前十,但在近两年的权益基金大发展中,李道滨带领的中银基金还是错失了权益基金发展的机会。

又见公募老将离任

资料显示,李道滨具有清华大学法学博士学位,他在1988 年7月至1990年9月任职于厦门华侨博物馆。1993年7月至1998年9月期间任职于中国厦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2000年10月起任职于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历任市场部副总监、总监、总经理助理和公司副总经理。

在嘉实基金工作期间,李道滨因擅长营销而被冠以“最会卖基金的人”。当时的嘉实基金是市场为数不多规模超千亿的基金公司。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上半年,嘉实基金在管公募规模位居第二。

2012年4月,嘉实基金发布李道滨正式离职的公告,同年8月,他正式入职中银基金。据了解,李道滨是中银基金第二任总经理,也是第一位通过市场化选拔的中银基金总经理。

彼时,中银基金的大股东中国银行开始酝酿对前者的市场化改造,而李道滨正是在这一轮改造中被中银基金的股东方看中。

在他的带领下,中银基金的规模一度跻身公募基金规模前十。Wind数据显示,在李道滨入职的2012年末,中银基金非货规模为399.54亿元。相较于他上任前,2012年6月末,中银基金非货规模为318.37亿元。

在2016年3季度末,中银基金非货规模同比增长17.25%,首次突破了千亿,达1373.52亿元。而仅一个季度后,中银基金就以1655.84亿元的规模首次跻身行业前十名。

财联社注意到,中银基金的规模增长主要来自于债券基金。Wind数据显示,中银基金的债券基金规模首次突破千亿就是在2016年4季度,而在2015年4季度末,债券基金的规模不足450亿元。之后多年中银基金非货规模基本稳定在前十名。

对于中银基金的突飞猛进,业界认为,这离不开李道滨的营销能力。

记者注意到,早在2016年李道滨就已经看到了互联网给基金行业带来的机会。2016年的一次公开演讲中,李道滨指出,基金公司发展的第三个机遇是要抓住移动互联跟大数据,实现行业外延式扩张。

他谈到,外延式扩张有两大好处:第一是增加客户,通过互联网把很多不是你的客户变成你的客户;第二是改变产品的制造方式和投资的管理方式。目前基金公司直销渠道销售占比已经超过银行和券商渠道之和,而网络渠道规模的大幅增长是直销规模占比提升的重要因素。

错失权益发展机遇

然而在多年的发展中,李道滨带领的中银基金还是没有走出,重固收轻权益的路线。

自2019年以来,权益基金发展迅速,2020年是基金行业大发展的一年。不少基金公司都凭借权益基金实现规模增长。同为银行系的工银瑞信和农银汇理,均抓住了权益发展的机会,也推出了具有号召力的明星基金经理。

而中银基金自2019年3季度以来,债券基金规模陷入“停滞”状态,权益基金规模也难以突围。自2019年开始,中银基金就逐渐开始原地踏步。也是在在这一年末,中银基金非货规模为2796.65亿元,排名掉落前十,滑落至13位。

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2021年三季度,中银基金非货规模为2712.46亿元。规模不增反降,排名进一步滑落至行业第17名。

规模下滑的原因有多种因素,但是中银基金整体产品结构偏向固收,权益债基发展失衡的局面也不言而喻。在当前资金涌入权益基金的市场中,中银基金难免会失去原本的优势。

此外,中银基金也面临着没有人才能抗起权益大旗的尴尬局面。2020年2月,在中银基金工作多年的公募权益老将陈军离职。陈军于2004年4月至2020年2月就职于中银基金,历任基金经理、权益投资部总经理、助理执行总裁、副执行总裁等职。在陈军管理中银收益混合基金的13年又139中,任职回报达到554.64%。

值得注意的是,中银基金的股票基金规模也曾突破百亿。Wind数据显示,在2015年的“牛市”中,中银的股票基金规模一度达到147.58亿元。而随着熊市的来临,中银股票基金规模急剧缩水。而截止2021年三季度末,中银基金仅股票基金的规模为58亿元。

随着李道滨的离职,这些问题或许就只能留给下一任来解决了。

关键词: 曾被冠以“最会卖基金的人”,因何离场?深耕中银基金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