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上海,记者 王海春)讯,经过持续三天的拍卖,成都第三批集中供地于12月9日正式收官。
此次成都12区共出让40宗土地,土地面积共计2765亩,起始总价369亿元。最终成交33宗地,总成交金额约328.7亿元。7宗土地流拍,流拍率为17.5%,相比第二批集中供地30%的流拍率明显下降。
与二批次集中供地相比,成都第三批土拍取消了竞自持地块,大部分地块未捆绑配建。据中指院数据,成都此次供地清水限价和起拍楼面价差超过1万元/平方米的地块共14宗,占总数的35%(二批次占比仅15%)。
“现在拿地,不仅要看哪些城市有潜力,还要看当下一二手房市场表现、新房库存量和去化速度如何。”江苏一家中型房企投资部经理表示。
从11月的数据来看,成都新房、二手房成交量,都居于全国热点城市前列。
克而瑞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1月,在全国29个重点城市中,成都商品住宅成交面积同比、环比以及较2019年同期这三项指标,均出现正增长。11月成都商品住宅成交面积116万平方米,环比增长41%,同比增长5%,较2019年同期增长幅度达到21%。
另据诸葛找房数据,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成都、青岛、苏州、厦门10个重点城市中,今年11月成都二手住宅成交5536套,环比增长162.37%,涨幅位居首位;杭州和苏州以51.9%和45.51%的环比升幅,位居第二和第三位。
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分析师陈霄表示,从同比来看,全国重点10城二手住宅交易量中,仅成都反超去年同期成交水平,同比涨幅超6成,其余城市成交量均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从供求比来看,据克而瑞数据,成都11月商品住宅供求比为1.3,较10月的2.2有所下降。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除市场表现不错,成都在预售资金支取、加强房地产信贷投放等方面出台了利好措施,这对于房企提高拿地积极性,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11月初,成都市住建局下发通知,优化了商品房预售款支取条件,开发企业可申请支取多余部分资金。11月23日,成都市住建局再度发文,提高了预售资金监管使用效率。
按成都预售资金最新监管办法,监管部门将依据项目施工进度,分档降低预售资金留存比例。在项目主体结构工程完成四分之三以及主体结构封顶两个节点,监管额度内预售资金支取比例上限分别提高5%;项目并联竣工验收备案后,监管额度内预售资金支取比例可达到95%。
“成都放松预售资金监管的措施,在保交付的同时,也对房企起到了纾困作用。”克而瑞研究中心副总经理杨科伟表示。
就前述措施对房企的意义,福建一家房企市场经理向记者表示,当前销售端关注的不只是销售额、回款率、贷款政策,还有预售金提取额度及节点。
“现在很多房企面临的尴尬在于,项目即使有销售额,也未必能及时进入企业账户。不少城市为防止项目烂尾,加强了预售资金监管力度,这使得房企在资金的使用上,门槛进一步提高,对资金回笼形成很大影响。因此投资团队在拍地时,除了优先选择城市能级高、去化率快的项目,还会参考这个城市预售资金监管情况,看能否回笼更高比例的资金。”上述房企市场部经理说。
此外,成都市住建局在11月23日发布的通知中,明确要增加房地产信贷投放额度,协调金融机构增加房地产信贷投放额度,加快发放速度,保障房企和刚需人群合理资金需求,给予重点企业开发贷款展期、降息。
“成都较为灵活的预售监管措施,以及加大房地产信贷投入力度,对于增强民营房企投资信心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中原地产高级研究经理卢文曦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