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上海,记者 徐川)讯,“目前在美上市的中概股企业中,未在香港上市但符合在港上市条例的企业约有50多家,预计其中较多企业可能在明年陆续选择回港上市。”近日,瑞银投资银行亚太区主管及中国总裁金弘毅在媒体电话会上表示,从中长期来看,中国高科技新兴企业仍有非常强劲的上市融资需求。
聚焦债市,瑞银中国债务资本市场部主管王然表示,随着ESG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兴起,今年无论从发行人的行业还是从ESG债券的构成来看,较往年均呈现出较大的增长与多元化趋势。
中概股赴港上市预计提速
瑞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国企业境外IPO规模为523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8%,其中赴美上市金额达到391亿美元,港股上市部分为132亿美元。
本月初,美国证监交易委员会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案》修正案,要求在美上市的中资企业需披露更多信息并遵守会计准则等相关规定,否则将于3年内被强制除牌。个别企业启动自美退市工作,未来是否将有更多中概股企业选择离美赴港上市引发市场关注。
对此,金弘毅表示,目前在美上市的中概股企业约有240家,总市值为9.2万亿港币,其中有17家企业已在港完成二次上市,这部分企业的市值占比为69%,因此从市值角度来看,很大一部分问题已得到解决;此外,另有50多家企业并未在香港上市,但已符合在港上市条例,这部分企业占到总市值的近30%。金弘毅预计,这50多家企业可能在明年陆续选择来港上市,因为这是最简单,也是最平稳的过渡方法。
至于剩下的170多家企业,总市值占比不到2%,目前并不符合在港上市条例。金弘毅认为,这一部分明年或出现新的变化,一种可能是香港上市条例出现一定松动,从而欢迎这些公司回流港股;另一种可能则是,这些公司采用先下市并部分重组的模式,再选择来港或科创板等其他板块完成上市。
“在美国证监交易委员会出台相关规定的背景下,中概股企业来港上市将迎来更多机遇,预计明年将有更多企业选择将香港作为上市地。”瑞银亚洲区股票资本市场部联席主管张倩嘉亦表示,回港上市的总体发行量预计呈现加速趋势,具体来看,清洁能源、医疗健康、新能源科技等新兴板块可能受到市场更多关注。
今年9月,港交所发布有关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上市机制的咨询文件,有市场声音认为与美国相比,相关条款较为严格。“规则反映出香港监管部门对于散户的保护目的,但预计最终出台的版本可能有适量宽松。展望明年,预计SPAC可能成为投行业务中占比较大的产品线。”张倩嘉称。
ESG主题债券具备高增长性
王然表示,今年以来大中华区G3债券发行总规模达到2320亿美元,较去年小幅下降。分类别看,投资级债券发行规模为1280亿,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处于历史较高的发行水平;高收益债券方面,今年受到市场波动因素的影响,较去年规模约下降20%,较2019年则有接近一半的下降幅度。
“从季节分布来看,今年1月境外债券市场迎来非常好的发行时点,但随后几个月整体发行规模相对平均。”王然称,尤其在下半年高收益债券市场受到市场波动影响后,发行节奏显著放缓,但这部分差额被一些投资级债券补齐,因此9、10、11月仍能保持较大的单月发行规模。
王然进一步表示,今年境外债券市场的亮点在于可持续发展与ESG理念贯穿了整体发行情况。具体来看,大中华区G3债券中ESG类的发行金额达到355亿美元,已达去年全年近3倍的规模。“从中长期来看,ESG是极具增长性的主题,明年仍然看好可持续发展以及ESG主题债券。”
瑞银报告显示,在投资级债券和高收益债券的息差方面,目前高收益债券的息差处于历史高位。王然认为,随着市场基本面的逐渐平稳,预计息差将呈现平稳向下的未来趋势。
展望明年,王然认为,债券市场预计有多方面的驱动因素。首先在于利率市场的波动,今年最后一场美联储议息会议将于本周举行,目前市场预期美联储会加快“缩表”进度,最快可能于明年3月份结束,并预期在明年下半年会有第一次加息。此外,疫情发展的不确定性,也可能持续对市场整体的供需施加影响。
“在信用风险方面,随着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以及房地产融资环境的相对放宽,地产行业的基本面已逐渐稳定下来,但是明年单体的风险仍会受到市场关注。”王然解释道,个别房企偿还债务能力的恢复,取决于自身经营的改善叠加政策的放宽,有助于整体行业的基本面恢复至平稳状态,行业风险正在下降且呈现出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
从投资角度来看,王然认为,绝大多数投资人仍能比较理性地看待房企高收益债券的市场波动,并对投资策略作出一些调整,如减少仓位或购入更高评级的债券。对于未来的投资前景,王然认为,投资人需要平衡风险与回报。他指出,“在整体行业风险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对于一些投资人来说,只要回报合理,此类债券仍然是重要的投资资产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