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边追直播边购物成为新潮流。近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出手整顿电商直播,要求“双11”期间加强规范网络视听电子商务直播节目和广告节目服务内容规范,节目用语要文明、规范,不得夸大其辞,不得欺诈和误导消费者,给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

电商直播、网红带货,看着新鲜,其实还是原来的配方、熟悉的味道。无论是言行浮夸的介绍,还是不买即亏的折扣,都跟红极一时的电视购物如出一辙。只不过,有了网络加持、明星效应,受众群体变了,传播范围广了,唬人的手段也更多了。据统计,仅去年淘宝直播平台“带货”就超千亿元,同比增速近400%,“口红一哥”“销售一姐”们更是一次次刷新自己创下的纪录。然而,直播带货爆发式增长的另一面,则是乱象的潜滋暗长。有数据造假的,在线观看人数动辄百万,实际销售数据却少得可怜;有睁眼说瞎话的,所谓不粘锅却连煎个鸡蛋都粘锅……

相关部门的警钟来得及时,但具体到实际仍需要将责任进一步细化,最终落实到各个主体身上。必须看到,直播乱象的背后其实有着一条灰色的产业链。从粗制滥造迅速打造网红主播,到弄虚作假欺骗消费者,再到饥饿营销扰乱市场,早已形成固定套路。在这些问题上,电商平台作为深度合作者,首先要担负起属地责任来。比如,在引进主播时提高门槛,进行必要的资质考核;加强直播内容监督,及时处理不良行为。监管部门除了明确规则,扭住电商平台这个“牛鼻子”,也要落实最后一道防线,核心一点就是畅通投诉渠道,以便消费者维权。在坚持网购七日无理由退货的基础上,又该如何面对新情况,对忽悠人的主播进行处罚和震慑,这是下一步应该解决的问题。

爱之深,责之切。对于电商直播提出期望和要求,终归是为了行业的良性发展。就拿“双11”来说,起初只是个别平台的促销活动,经过精心的策划组织,逐渐演变为全民购物节,释放出的经济红利甚至引发世界的艳羡。当网络购物成为国人的生活日常,相关机制应当愈发成熟,不能因为直播等新变量的加入就“坏了金身”。一个更深层的背景是,消费者在不断成长,从最初网上购物图个便宜,到如今更加在意品质,这样的整体趋势下,靠耍花招、玩套路注定行不通也走不远。直播不会是最后一种网络销售模式,未来必然会出现更吸睛的宣传,更有趣的互动,更新鲜的玩法,但无论如何,诚信经营的理念永远不会过时。

规则跟得上变化,才能遏制野蛮生长,守住良心底线。风头正劲的电商直播将在购物节中如何表现,我们又会从中总结出哪些治理的经验和短板,不妨拭目以待。

关键词: 直播购物 主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