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一时间,“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成为热词。

新基建从短期看可以为稳经济、稳增长发挥重要作用,从长远看可以激发更多新需求、创造更多新业态,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方向之一。而着眼疫情与经济下行的当下,作为稳投资、促增长的有效手段,它的登场,更是恰逢其时。

今年以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对5G、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项目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增大。在中央政策不断加大力度的同时,新基建规划的“地方版”也相继出台,成为推动发展的主要动力。

“新基建”成地方两会热词

近期,地方两会陆续闭幕。人民网记者整理发现,各地在2019年的工作成果斐然。与往年不同的是,多地的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在基建投资方面更加偏向新基建领域,“新基建”成为各地两会热词。

刚刚闭幕的云南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该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布局5G网络、区块链技术云平台等新基建,提升数字经济发展支撑能力;深化“一部手机”“刷脸就行”“亮码扫码”等数字技术应用和集成创新。

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0年将继续发力,聚焦4大国家级产业基地和10大重点产业,瞄准细分领域,集聚更多第二总部和独角兽企业。湖北还提出,“加快国家存储器基地二期、天马G6二期等重大项目建设。

而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同样聚焦新基建发展,指出2020年河南省将聚焦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生态环境等9个领域,统筹实施8000个左右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万亿元。同时,还将加快实施重大信息网络基础设施项目,实现县级以上城区5G全覆盖,启动全省5G规模化商用。

此外,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2020年,北京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5G、半导体、新能源、车联网、区块链等领域,支持新型研发机构、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科技领军企业开展战略协作和联合攻关,加快底层技术和通用技术突破。

地方“新基建”新政密集发布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4月份以来,上海、广东、重庆、山东、云南等全国十余个省份或城市已经出台了有关新基建的落地举措。

5月7日,上海出台《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未来三年,上海将实施第一批48个重大项目和工程包,预计总投资约2700亿元。到2022年底,推动全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和创新能级迈向国际一流水平。第一批48个重大项目和工程包,可以形容为上海版“新基建4大建设行动”,也就是“新网络”“新设施”“新平台”“新终端”建设。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官网发布的《广东省2020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中,共安排省重点项目1230个,总投资5.9万亿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是广东省稳投资的重头戏,相关的重点建设项目达443个,总投资额高达3.27万亿元,今年将投资4412亿元。高铁、特高压、5G网络、新能源等“新基建”,成为重点投资对象。

天津市今年将实施《关于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和设备发展的实施意见》,将发挥鲲鹏生态体系、超脑联合实验室、城市数字大脑联合实验室的市场资源优势和专业技术优势,开展信息领域核心技术小生态培育专项工作,构建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

山东省发改委透露,山东省将出台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以5G商用、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等为重点,加快谋划推进一批牵引性强的重大项目,年内建成5G基站4万个,集中打造20个左右省级数字经济平台。

此外,个别地区还就新基建建设服务出台了专门文件。如:甘肃特别针对新基建的用地服务保障出台文件,明确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用地范围。也有地方发布了建设标准。如:雄安新区发布了智能城市建设标准体系框架(1.0版本)和第一批标准成果,设立智能城市专项工程,已经启动38个政府投资项目,以及多个社会投资的通信网络、5G基站、智能化应用等项目。

专家观点:循序渐进推进 避免一哄而上

随着新基建建设力度不断增强,对于经济的推动作用也开始显现。对此,一些业内专家表示,新基建的加快建设将成为重要承接点,不仅能够在短时间内发挥有效拉动作用,促进经济恢复发展,而且能够为经济转型升级打下坚实基础。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吴琦认为,在传统基建对于经济增长的边际效应有所减弱的背景下,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在稳投资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赛迪智库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从长期来看,新基建是未来规划的重点方向。到2025年,5G基建、特高压等七大领域新基建直接投资将达10万亿元左右,带动投资累计或将超过17万亿元。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国家创新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财经研究所所长石建勋认为,不少人存在一种认识误区,以为“新基建”将逐步代替“老基建”。其实,“新基建”和“老基建”不是相互代替的关系,更非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补充、互为条件和支撑的。

石建勋同时指出,“新基建”的发展不能简单地走“老基建”之路。要避免一哄而上,考虑市场需求和区域发展实际;要根据财力和债务情况循序渐进推进,避免形成新的地方债风险。

关键词: 新基建 新政 热词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