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我国移动互联网全网用户的月人均APP使用数量达26.3个。
在用户经常使用的这些APP中,绝大部分都是“宠着”用户的,尽可能为用户提供娱乐需求,用户对此乐此不疲,平台自然也赚得“盆满钵满”。但是,也有一部分APP反其道而行之,要“管着”用户,比如最近刚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的线上健身平台Keep。
“挑战人性”的商业模式能赚到钱吗?
燃烧的不是卡路里,是钱
2015年2月,Keep APP上线。上线4个月,Keep达到100万的MAU(月活跃用户数),用户主要为一二线城市的年轻群体。
较好的市场反响,让Keep备受资本追捧。天眼查APP显示,Keep先后完成了8轮融资,最新一轮是2021年1月份完成3.6亿美元F轮融资,由软银愿景基金领投。
招股书显示,2020年,Keep平均月活跃用户数为2973万,到2021年提升至3436万,2021年三季度的平均月活跃用户数达到最高峰时为4175万。据灼识咨询报告显示,2021年Keep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线上健身平台。
风光的市场占有率背后,自然绕不开互联网企业的常规策略——“烧钱”。
据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前三季度,Keep的销售及营销开支分别高达2.96亿元、3.01亿元及8.18亿元,分别占总营收的44.6%、27.3%及70.6%。
在巨额的营销开支下,Keep一直没能实现盈利,甚至其亏损额在进一步放大。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0年度及2021年前三季度,Keep经调整亏损净额分别为3.66亿元、1.06亿元、6.96亿元。
在亏损最为巨大的2021年前三季度,净亏损高达6.96亿元,而2020年同期这一数字尚仅为1555万元,同比大幅扩大约4380%。
对于2021年前三季度的巨额亏损,Keep表示:“由于我们对长期盈利能力的信心加强,我们于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的9个月策略性地增加了在流量获取和品牌推广方面的支出,以进一步获取、激活及挽留用户。”
留住用户面临巨大挑战
Keep烧钱能拉新,但挑战在于用户的留存。
一方面,社交、娱乐类APP用户每日会多次使用;而对于Keep这类健身APP来说,大部分用户只有在打算健身时才会打开,使用频次相对偏低。另一方面,健身运动需要用户有较强的自制力,克服自身的惰性。
另外,线上健身平台的费用显得相对便宜,这也导致了线上付费用户的“违约成本”很低。
招股书显示,2020年平台月活跃用户同比增长36.56%,2021年同比增长15.55%。即便是Keep花大力气砸钱搞营销,但2021年的月活跃用户数增长依然乏力。
卖货卖课,护城河难建立
据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前三季度,Keep总收入分别为6.6亿元、11.1亿元和11.6亿元。其营收主要有三部分构成,分别是自有品牌产品、会员订阅及线上付费内容、广告和其他服务,其中自有品牌产品为目前Keep最主要的营收来源,在总营收中的占比达50%以上。
自有品牌商品主要是指智能单车、智慧秤、服饰及食品等相关产品,这部分产品除了毛利率低、门槛低以外,市场竞争也很激烈。以智能硬件为例,华为、小米、百度旗下的小度、FITURE魔镜等均推出了健身镜、跑步机、动感单车、划船机等产品,并在产品内植入品牌自身的健身内容,试图通过硬件切入智能健身的入口。
在付费内容方面,该项业务毛利率较高,但前提是要有足够多愿意为内容付费的用户。
如今,B站、抖音、快手这类拥有巨大流量的视频平台,都早已布局众多垂直于健身板块的内容创作者。比如去年火爆全网的B站UP主帕梅拉,目前在B站上拥有近740万粉丝,单篇内容阅读量均过10万,这些内容创作者都是Keep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各平台健身相关内容众多、同时健身板块本就缺乏用户黏性,都让Keep在内容付费上面临较大挑战。
最后再看广告业务,广告的本质是流量的变现,但前面提到由于健身类APP的用户使用频次偏低;同时Keep本身也面临用户获取与留存等问题的挑战,目前广告收入的想象空间相对有限,也不太可能成为企业的主要营收来源。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俞瑶 刘谧
关键词: ke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