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苹果如期发布iOS13系统,也带来了全新的暗黑模式DarkMode,但由于并不是什么革命性功能,也没引起太大关注。不过几天前,“微信iOS版将支持暗黑模式”被顶上微博热搜第一,成功把暗黑点“亮”了。

传闻称苹果突然要求所有应用都必须适配暗黑模式,否则强制下架,而微信因为一直没跟进苹果的建议,已经被严重警告,面临下架风险。

热搜当天,腾讯微信团队在微博上做出回应,表示暗黑模式已经完成开发,将有望在下一个版本中上线。

随着讨论持续进行,也有人指出这其实是谣言。根据苹果3月4日更新的AppStore审核指南:当深色模式打开的时候,所有基于iOS13SDK开发的App将能够运行深色模式。如果你需要更多时间开发或者深色模式不适合你的App,可以禁用。

这份指南中,苹果并未强制要求所有开发者必须适配暗黑模式,也没有提及不支持该模式的App将遭到下架。

并且从微信对用户的回应来看,尽快适配暗黑模式并不是苹果方面的压力,而是大量用户对这项功能有诉求。

为何大家迷上“开黑”?

不光是苹果,其实很多安卓手机也早早提供了该项功能,名字各有各的叫法,比如黑暗模式、夜间模式、深色模式等等。功能非常简单,无非就是把白底的UI界面换成黑底,黑色的文字换成白色。

比如在某米手机上,找到显示选项中的深色模式开启,便得到了暗黑效果。可能很多人都想问,这到底有什么用?

在安卓开发者文档中,对于使用深色主题背景的优势是这样描述的:

Android10(API级别29)及更高版本中提供深色主题背景,具有诸多优势:

可大幅减少耗电量(具体取决于设备的屏幕技术)。

为弱视以及强光敏感的用户提高可视性。

让所有人都可以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更轻松地使用设备。

苹果暗黑模式的宣传语又是这样写的:

这是一种戏剧性的新外观,可以帮助您专注于工作,以及营造一种无干扰的环境。

总结起来就两点,省电、对眼睛好。

暗黑模式能发挥OLED屏幕优势

随着手机屏幕越来越大,性能越来越强,如何省电成了每个厂商重点研究的方向,而屏幕作为耗电第一大户,存在很大的优化潜力和空间。

传统LCD屏幕依靠单独的背光层照亮像素显示图像,如果图像中有深色或者黑色时,只能通过遮蔽光线来实现,实际背光亮度没有减弱,功耗不变。

而现在很多中高端手机基本上都标配OLED屏幕,除了轻薄、显示效果好之外,还支持单个像素自发光,和LCD有本质区别。

当显示深色图像时,OLED屏幕可以降低该部分像素亮度来实现,耗电也随之减少;如果显示纯黑色图像,那么像素可以彻底不发光,完全不耗电。

国外有媒体用iPhoneXs测试了正常模式和暗黑模式下的耗电区别,在相同屏幕亮度下,分别进行视频、网页浏览等操作。实验表明,深色模式对于采用OLED屏幕的手机续航帮助很大,采用暗黑模式的iPhoneXs比正常模式下多出了30%续航。

同时,谷歌官方也曾表示,在使用深色主题进行导航时,OLED屏幕耗电会下降 63%。

由此可见,越多的黑色像素确实有助于省电,特别是暗黑模式加持下的极限省电模式,相比LCD屏幕单纯降低亮度牺牲使用体验来省电,优势显而易见。

半夜来的微信不是问候,而是瞎眼利器

生活中你一定遇到很多次这样的情况,半夜正在酝酿睡意,突然听到微信提示音,你不得不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下拿起手机查看,点亮屏幕的那一刻,“啊!我瞎了。”

绝大部分手机的系统界面都是纯白色背景搭配黑色文字,在白天能够提供很好的显示效果,但在全黑环境下,即使亮度调得很低,这突如其来的光线也会让眼睛饱受折磨。在开启暗黑模式后,屏幕高亮面积明显减小,如果再搭配OLED屏幕,我只想说这感觉我爱了。

半夜看信息、熬夜玩手机,已经是现代人的常态,如果手机厂商开发暗黑模式更多是为了省电,那么App开发者适配暗黑模式必然是为了满足越来越多的夜猫子。

正因如此,很多人认为暗黑模式等同于护眼模式,某些主题商店甚至把黑色主题直接称为护眼主题,事实是这样吗?

长时间使用暗黑模式并不护眼

首先不能否认暗黑模式在全黑环境下对眼睛的保护作用,它能暂时缓冲光线照射,但这仅仅适用于半夜突然看手机的极端情况,如果你长时间使用暗黑模式,对眼睛其实是不利的。

不论看什么东西,人眼都喜欢自然观感。我们观看一片森林时,树木相比背后的天空在亮度上是更暗的,但眼睛喜欢这种感觉。生活中都是如此,背景往往是明亮的自然光线,而主体是较暗的物体。

目前已经有大量研究证明,黑暗模式与护眼并没有直接关系,甚至黑底白字这种设计并不利于阅读。

根据帕绍大学苏珊·迈尔发表的研究显示,人在阅读屏幕上正极性文本(白色背景上的黑色文本)和负极性文本(黑色背景上的白色文本)后,执行校对任务,例如查找拼写或语法错误,会产生明显差距。所有人在正极性条件下表现都会更好,能够检查出更多错误,阅读速度也更快。

苏珊·迈尔指出:光线昏暗时(例如黑色背景),瞳孔则会扩大;光线明亮时(例如白色背景),瞳孔会收缩。瞳孔扩张会导致光学模糊,而瞳孔收缩会导致视网膜上的图像质量更好,从而更好地感知细节。所以白底黑字更有利于阅读,黑底白字则看起来会有点模糊。

“暗黑模式”真正的起源

从2019年苹果发布iOS13开始,暗黑模式才在手机上得到了大面积推广,不过真要追根溯源,还得从60年代说起。

最早的计算显示设备采用阴极射线管,也就是CRT,它只支持单色显示,所以那时候的显示内容都是黑底绿字或者黑底白字,可以说是现在暗黑模式的祖师爷。

直到80年代中期,Mac抛弃掉了传统的暗黑界面,采用白色作为图形交互界面的底色,开创了新的设计思路和方向。然后随着彩色显示技术的发展,黑色搭配彩色图形显得非常奇怪,白色底逐渐成了主流,搭配上各种色彩,美观度直线上升。

不过即使是今天,黑色底或者深色底仍然有用武之地。比如程序员码代码的界面、炒股软件界面等等。它们的共同点都是不追求视觉上的美观,要够直接、够专注,能突出不同数据的差别,帮助使用者聚焦于数据本身、提升效率。但前面也讲了,这并不是一个符合人眼习惯的视觉风格,仅适合于工作等特殊使用环境下使用。

我个人认为,手机厂商们争相开发适配暗黑模式,一方面是因为OLED屏幕普及,可以借助深色显示在某些情况下最大化硬件优势,另一方面有苹果带头了,我们是不是也该借鉴借鉴。

总的来说,我对这个模式并不是很感兴趣,平时也几乎不用,不知道你们觉得暗黑模式怎么样?

关键词: 暗黑模式 苹果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