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在介绍《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有关情况时指出,近年来,居民超重肥胖问题不断凸显,有超过一半的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

在过去,能长胖证明生活条件好,“幸福肥”绝对是件值得艳羡的事。如今,人们不需要再以发福证明自己幸福。随着越来越多人认识到超重肥胖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多种癌症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肥胖有风险,超重需注意”成为众人的共识。可意识增强了,为何成年居民的肥胖率却达到“过半高峰”?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超重肥胖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方面,“胖从口入”。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不合理的情况普遍存在,这就导致脂肪供能比持续增加。抵挡不住高油高糖的美味诱惑,附赠的肥胖当然也拒收不了。另一方面,“重由坐来”。外卖、网购、打车……人们对于“享受”“舒适”的期望越来越高,过去需要跑断腿的事情如今只要动动脑、动动手指就能解决。而且当前各个年龄人群的职业劳动程度也普遍降低,种种因素导致居民静态生活时间普遍增加,也导致了能量消耗的减少。正因为能量摄入和能量支出的不平衡,直接导致了个体超重肥胖。

由此看,要解决超重肥胖问题,对于个人而言,关键还是落在“管住嘴,迈开腿”的老办法上。但从社会层面看,健康作为人类永恒的追求,连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超重肥胖的防控更应成为一项系统工程,个人之外,政府、社会和家庭也需共同努力。

在未来,有关部门应继续推动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针对“胖从口入”问题,要改善饮食和食物的供应环境。比如推动健康食堂、健康餐厅,鼓励食品企业生产低油、低糖食品,为居民选择营养丰富的食物、实现合理膳食,提供更多的支持条件。而要解决人们“少动”的毛病,应改善人们身体活动的支持环境,加大体育、健身、公园等活动设施的建设,并积极向公众开放。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要防患于未然。只有加大对健康体重知识的宣教力度,鼓励个体化的体重管理服务,才能让更多人对超重肥胖提高警惕、健康生活。

关键词: 健康增加“重”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