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月2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37摄氏度是一个很重要的数字。临床上和医学教科书中都把37℃视作人体的“正常”平均温度。但一项新研究指出,美国人的平均体温如今已有所下降,并且研究人员认为自己也许知道其中的原因。

平均体温的测定

1851年,德国莱比锡城一位名叫温德里希(Carl Reinhold August Wunderlich)的医生在收集了约2500人的体温信息后,首次定下了37摄氏度(98.6华氏度)的体温标准。“他把能找到的人的体温测了个遍,无论他们健康与否,然后写了一本介绍体温与疾病之间关联的书。”此次研究的资深研究员、斯坦福大学医学与健康研究及政策教授朱莉·帕森内特(Dr。 Julie Parsonnet)介绍道。温德里希的研究还强调了不同性别、年龄、体重和身高的人体体温变化,“他的结论几乎全部正确,可见他肯定花了很多时间研究这些体温数据。”

自温德里希做了这一开创性工作之后,医生们至今仍将体温作为判断某人健康状况的关键标志之一。如今我们知道,体温在一天之内的浮动范围可达0.2℃,年轻人的体温往往高于老年人,并且女性体温通常高于男性,具体取决于所处的月经周期阶段。此外,人体体温还会受天气、身体活动和进食情况的影响。

但人类体温为何普遍在37度左右浮动呢?

有证据显示,身体为了确保体内众多器官和化学反应的顺利运作、以及预防真菌感染,会将体温维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上。但据1月7日发表的一项新研究称,理想体温也许不再是37摄氏度了。美国人的平均体温自19世纪初以来便一直在下降,大约每10年降低0.02摄氏度。21世纪出生的美国男性的平均体温比19世纪初的美国男性低0.58摄氏度;21世纪出生的美国女性体温也比19世纪90年代的女性低0.32摄氏度。问题是,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冷和热

作为一名感染病研究人员,帕森内特花了多年时间研究一种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细菌感染疾病。幽门螺杆菌会引发食道、胃部和小肠溃疡,还会增加患胃癌的风险。不过,美国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近年来有所下降。

“我研究幽门螺杆菌已经30年了,所以我很清楚,美国感染该细菌的人数变得越来越少。”这一变化反映了一个更大的趋势:与生活在19世纪的人相比,现代人患传染病的概率要小得多。19世纪的人可能遭遇疟疾、长期创口、结核病、牙病、痢疾等一系列问题,但现代人的体内很少出现这些病菌,免疫系统也因此无需时刻处于过载状态。

而帕森内特想弄清,体内微生物的减少是如何逐渐改变人体的生理机能的。为此,她和该研究的共同作者们一起分析了大量数据,包括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上世纪70年代和21世纪初的数据组,体温记录总共超过67.7万条。

结果发现,人类的平均体温多年来一直在下降。为排除体温计的进步对数据的干扰,研究人员还分析了每个数据组内部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每个数据组中都存在体温不断下降的趋势,与使用的体温计无关。

“人类多年来一直在不断进化,生理上发生了很大改变。”帕森内特指出,“与19世纪和上世纪的人类相比,现代人的体温变得更低了。”

为什么这一点很重要?

此次研究发现和2017年英国开展的一项研究结果遥相呼应。这项英国研究共分析了超过3.5万名患者的25万条体温记录,结果发现英国人的平均体温为36.6摄氏度,比“正常”平均体温37度下降不少。看来人类的体温的确在不断下降,但这对人类生理机能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帕森内特表示,这仍然是个未解之谜。“我们尚未弄清体温的降低对人类的健康和寿命有何影响。”

体温的降低也许反映了感染病患病率的下降。这一趋势大大降低了人体内的炎症发生率。炎症会产生一种名叫细胞因子的蛋白质,而细胞因子会加快人体的新陈代谢速率,进而产生热量。

此外,和我们的祖先不同,如今许多人都生活在温度受控的环境中。“我们不需要费劲维持体温的恒定,因为房间里的温度始终保持在20多度。”

当然,其它国家居民的体温也许与英美两国大相径庭。例如,2008年的一项研究指出,巴基斯坦国民的平均体温仍然在37摄氏度上下浮动。但不同人群体温的微小差别并不会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

这可能会影响体内微生物的功能,但我们对此还很不了解。”帕森内特表示。就个人而言,只有剧烈的体温变化才代表着健康问题,如发烧或低体温症等等。而从整体来看,随着医学的进步和人均寿命的延长,平均体温也许仍会持续下降。

帕森内特还指出,体温是“体内炎症水平的指示剂。如果能测定某个群体的平均水平,或许可以借此预测其人均寿命。”她还补充道,人均寿命和体温未来也许都会趋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维持不变。

关键词: 人类 体温 生理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