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对这个问题,学生们最有发言权——“你们看黑板靠的是视力,我就不一样了,靠的是想象力。”“十米之外雌雄同体,二十米之外人畜不分,三十米之外六亲不认!”“近视久了,看一根电线杆子,都觉得人模人样……”简直是一把辛酸泪,半部血泪史!
随着电子产品使用的普及,近视呈现出低龄化的态势。2020年6月,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中国眼健康白皮书》显示,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6岁儿童为14.5%,小学生为36%,初中生为71.6%,高中生为81%。
截至目前,近视仍没有治愈的方法,所以家长对孩子的视力健康也是相当重视。但悲剧的是,从“我家娃眼睛好得很”到“突然就近视200度了”,往往只需要一次视力表检查,感觉像是按了快进键……其实,孩子的近视不是“从天而降”的,“祸根”在几年前已经埋下。单纯依靠视力表检查,无法连续跟踪、检查儿童眼球的发育情况,也无法起到“预警”的作用。
那怎么才能发现近视的“苗头”呢?建立屈光发育档案就可以!
Q:什么是屈光发育档案?
A:屈光发育档案是指定期对儿童裸眼视力、矫正视力、睫状肌麻痹验光、眼轴、角膜曲率、眼压、身高等眼球和身体的发育指标做检查并记录结果,从而形成的漫长的、连续性的档案记录。
Q:为何专为儿童建立屈光发育档案?
A:很多家长不知道,出生时都是远视眼,随着生长发育,身体长高了,眼轴(也就是眼球的前后长度)也相应拉长,眼球从200度远视眼逐渐向正视眼靠拢,这就是人眼的正视化过程。这200度的远视储备,就是孩子的“视力存款”:剩得越多,孩子距离近视就越远。如果消耗得过快,就会变成近视眼了。
受电子产品普及,户外活动时间减少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孩子六七岁就把远视储备消耗完了,出现眼球发育过度、眼轴过长、角膜曲率过高的情况,导致近视眼,即看近处清晰,看远处模糊。
对于儿童来说,裸眼视力不代表屈光状态,所以视力表检查并不“靠谱”。举例来说,一个7岁的孩子视力是1.0,看起来没问题,但没有了远视储备,很难保证他的眼睛未来一直是正常的。只有通过睫状肌麻痹验光,即医生常说的散瞳验光后获得的屈光度,才能真实反映儿童的屈光发育状况。
这时候,屈光发育档案包含的视力、屈光度和眼周长度等信息就显得更重要了,家长可以从中了解到孩子近视程度、近视趋势乃至未来发展,将每次的检测结果与同龄儿童正常值进行对比,当检查指标异常或增长过快时,及时做出防控措施,避免或延后近视的发生。
Q:屈光发育档案可以排查哪些疾病?
A:当然,最主要的是在视力正常的儿童中,筛选出近视眼“胚子”。对于“发现近视”来说,屈光度的变化远远比视力更敏感。如果连续记录了孩子屈光度的发育情况,再对照同龄儿童相关指标的正常值,就可以提前2~3年发现孩子的屈光度偏“近视化”了,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同理,还可以发现高度远视、散光和弱视等屈光异常情况。
另外,在建立屈光发育档案的同时,医师会检查孩子的眼位,确定有无斜视;检查晶状体,确定有无先天性白内障;检查眼底,确定有无先天性青光眼或其他病变,相当于给孩子眼睛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
Q:哪些儿童要建立屈光发育档案?
A:屈光发育健康档案是一种预防监控系统,不仅是已发生近视的儿童,所有适龄儿童(3~12岁)都需要建立。以往家长或幼儿园老师发现孩子频繁眨眼睛或揉眼睛、眯眼皱眉或歪头视物、看电视或看书总是距离很近等异常情况,才来眼科就诊,常常错过最佳的治疗期。现在建立了屈光发育档案,不管儿童眼睛情况如何,每半年都要进行检查,直到12岁为止。
Q:屈光发育档案要在哪里建立?
A:由于散瞳验光是医疗行为,一般要去正规医院眼科建档。需要强调的是,散瞳验光不会对儿童的眼睛带来任何伤害。
儿童预防近视应坚持“三个一”,即眼睛离书本一尺,胸口离桌沿一拳,握笔的手指离笔尖一寸;读写连续用眼时间不超过40分钟;非学习目的使用电子产品每天累计不超过1小时;每天白天户外活动2~3小时或每周运动10小时;保持充足睡眠;少吃糖,多吃蔬果。
中国药学会科技开发中心、光明网科普事业部联合发布
关键词: 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