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上海交大医学院—中科院营养与健康所“慢病防控与健康促进协同创新中心”在交大医学院成立。该中心将充分整合双方优势资源,聚焦“慢病防控”,开展深度合作。仪式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副院长方勇主持。
伴随老龄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我国慢性非传染疾病发病人数快速上升。慢病的上升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据统计,我国平均每 30 秒就有一人罹患癌症,一人罹患糖尿病,至少有一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2018年我国发布的首部《健康管理蓝皮书》显示,慢性病发病人数约3亿人左右,其中65岁以下人群慢性病负担占50%。我国城市和农村因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分别高达85.3%和79.5%。在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中,不难发现,老年人和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成为疫情流行中最脆弱的人群,他们易感易发、病情危重且死亡率高。这进一步凸显出了加强慢病防控的重要性。
据介绍,慢病防控与健康促进协同创新中心将以提高科技创新策源能力为核心,以加强原创性基础研究,深刻认识疾病发病机制,进而实现有效的慢病防控和临床治疗的关键问题为导向,发挥各自专业优势,一方面聚焦前沿技术,服务于慢性病防控,一方面加快科研成果在慢性病疾病防治中的应用。中心将为我国慢病防控的研究提供一片沃土,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共谋人民健康福祉。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副院长江帆回顾了双方的合作历程。早在1999年,由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与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成立健康科学中心,开展生物医学转化型研究。2002年,创建生物学与医学交叉为特色的创新研究基地,引领中国特色的生物医学转化研究实践,探索国际生物医学转化研究新模式。十几年来,围绕核心研究方向汇聚英才,着力引进和培养具有生物学及医学双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专家,形成一大批具有转化医学研究特色的人才梯队;在干细胞的医学应用、免疫机制和防治新策略研究和重大疾病机制和防治新策略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多项重要科研成果。
基于长期的合作积累,双方展开新一轮的合作共建。中科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副所长陈雁和江帆共同代表双方进行签约。中科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林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国强共同为慢病防控与健康促进协同创新中心揭牌。
李林表示,顺应战略决策和布局调整,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决定在先期有效探索的基础上,继续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发起共建“慢病防控与健康促进协同创新中心”,进一步聚焦“健康中国2030”,发挥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计划、教育部“双一流”高校两大国家战略部署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支撑作用,并紧密融入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此次双方的合作,将共同聚焦“慢病防控”这一重大生命健康问题和国家重大需求问题,会聚生物学研究和临床研究科技创新优势要素,致力于慢病防控新方法、新技术、新手段和新策略的研究,实现慢病防控由“临床治疗”向“预防干预”的关口前移战略转变,进一步推动相关创新成果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陈国强表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造者胜。在过去二十年中,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开展了高度紧密的合作,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如今,我们继续与原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健康研究所和营养研究所基础上组建的中科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延续合作,共同致力于生物医药领域的合作,对于提升上海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水平和质量十分重要。他期待双方能够秉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不忘合作初心,切实总结过去合作的经验和教训,为上海和国家生物医药发展和人民健康水平的提升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科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所肿瘤与微环境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秦骏、中科院营养代谢与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主任郭非凡、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免疫所所长苏冰和病理生理学系主任钟清在当天举行的营养健康与慢病防控创新论坛上,就晚期前列腺癌表观遗传调控的建立、氨基酸感应与慢性代谢性疾病、单细胞水平分析结直肠癌免疫微环境、自噬调控能量代谢和运动的机制探讨等内容进行分享。(童宽 黄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