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银保监会官网公告显示,已核准朱强标中银消费金融董事长的任职资格。据统计,该公司今年已发生6次高管变动。

值得关注的是,中银消费金融成立10年以来,有过高光时刻,也经历了净利润滑坡。该公司2017年曾获行业净利润排名第一,2018年因多项违规连收3罚,逾期率逐渐抬头,当前裁判文书数量攀升总量已超4万,再难回归净利润前三梯队。

中国网财经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中银消费金融,该公司回应称:“此番公司人事变动属于正常调整,对比同业公司也属于正常调整范围。”

年内6次高管变动

近日,银保监会官网公告显示,已核准朱强标中银消费金融董事长的任职资格。

公开资料显示,中银消费金融今年发生6次高管变更:2020年4月 董事杜雷雷任职资格获批;2020年7月董事兼总经理田红艳任职资格获批、副总经理李正茂任职资格获批;2020年8月 助理总经理刘纲获批;2020年9月新增一名监事刘闻湘、赵蓉退出监事会 ;2020年11月 董事长朱强标任职资格获批。

中国网财经记者采访了中银消费金融“今年发生多次高管变更原因为何?发生变更后,有无相关战略调整?”该公司回应称:“此番公司人事变动属于正常调整,对比同业公司也属于正常调整范围。”

今年净利润下降明显

截至目前,中银消费金融已成立十年之久,有过高光时刻,2017年曾以净利润13.75亿元排在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业绩首位。

2018年是转折点,该公司曾于该年收3罚单。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5月,中银消费金融被上海银监局罚没138.68万元。罚单显示,中银消费金融在2016年办理部分贷款时,存在以贷收费的行为。2018年10月,中银消费金融被上海银监局要求责令整改,并处罚款150万元。处罚原因为,中银消费金融借款人收入情况贷前调查未尽职,未严格执行个人贷款资金支付管理规定,未采取有效方式跟踪检查贷款资金使用。同月,中银消费金融因违反《征信业管理条例》相关规定,被央行上海分行罚款10万元。

与此同时,中银消费金融2018年净利润同比腰斩,下滑59.35%至5.59亿元,2019年净利润为6.59亿元,一直未能回到净利10亿元梯队。

关于今年的业绩,中银消费金融曾谈到:“1-6月,公司累计营业收入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但受疫情对资产质量和风险拨备的影响,净利润同比下降明显。”

中国网财经记者采访了中银消费金融“公司当前处于何种发展阶段?发展战略为何?”

中银消费金融称:“2020年是中银消费金融成立十周年,也是中银消费金融数字化转型的启航之年。面对新时代的浪潮,面对市场的不断变化和挑战,中银消费金融将以服务国家战略为指导思想,以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全面落实‘激发活力、敏捷反应、重点突破,加快建设新时代高质量消费金融公司’的战略部署。”

裁判文书数量攀升

中银消费金融因“以贷收费、贷前贷后未尽职”等连收三张罚单之后,不良贷款率抬头、裁判文书数量攀升等情况引发关注。

数据显示,该公司2016年、2017年不良贷款率分别为3.06%、2.82%。而截至2018年末,该公司不良贷款率升至3.15%。

中国网财经记者采访了中银消费金融“不如违规,可否告知公司截至2019年末、截至当前贷款逾期率为何?在整改工作和风险管控下,逾期率有无明显变化?”截止发稿前,该公司未就该问题作出回应。

据裁判文书网,搜索中银消费金融公司名称,相关的裁判文书数量自2016年骤增,2019年到达历史最高18113件,总数量达44308。在近期的裁判文书中,有部分文书显示“被执行人无可供执行财产”或“名下可供执行财产已被其他债权人抵债”。

中国网财经记者采访了中银消费金融“2018年被监管公布风控缺失等问题后是否进行了整改?当前整改进度如何?相关违规行为导致的‘逾期合同’当前处理进度如何?为何仍不断有相关逾期执行不顺利的情况暴露?”

关于上述问题,中银消金融回应称:“目前,中银消费金融已建立起统一的客户管理平台,联通内部数据与外部合作方数据,从身份属性、金融属性、行为属性、风险属性等多个维度建立庞大的客户标签体系,衍化出丰富的客户画像,形成完整的智能风控体系。”(记者 常实 杨畅)

关键词: 中银消费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