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央视财经发布《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2020—2021)》,调查显示,手机娱乐排在前三位的是:刷短视频、打游戏和追剧观影。短视频成为人们“杀时间”的第一利器。适度观看短视频,可以放松身心,但过度沉迷,可能会得不偿失。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wenjuan.com),对2017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避免过度沉迷短视频要从自身入手,74.2%的受访者建议合理安排时间,限制观看。

浙江杭州营业员施红星(化名),每天要花两三个小时刷短视频。她发现,每次和姐妹出去,大家聊聊家常、逛逛商场,刷短视频的时间就会少很多,“现实生活中的娱乐休闲活动多一些,就不太会对短视频上瘾了”。

调查中,73.7%的受访者认为需要丰富线下和户外的生活。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杨斌艳认为,短视频与生俱来就有很强的吸引力,体现在很多方面:一是短,可以有效渗透在碎片时间中;二是生活化,内容就是生活,具有亲和性;三是直接以视频形式推荐,吸引力更强;四是社交化,很多内容融入社交,让人感觉是在交流而不是看戏;五是新奇怪诞,很多人容易被好奇心驱使。

她认为,短视频上瘾的原因也有很多,其中有两个原因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一是算法推荐下的不知不觉沉入。本来以为看一个视频时间很短,但这个一看完,马上就有新的推过来,不知不觉就开始看下一个。在算法推荐下,相关内容不断地自动推送过来,人们特别容易被推荐内容带进去,沉浸其中。二是内容的贴近性。短视频多为网民自拍上传内容,很多是家长里短的日常。这样的内容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有强烈的体验和代入感,很多时候看这些视频就如同拉家常和陪说话。这种陪伴感满足了很多人渴望交往的需求。

长时间沉迷短视频,会占用大量精力,甚至耽误学习、工作或睡眠。杨斌艳建议,为自己制定使用手机和刷短视频的规定,严格限制时间。要学会丰富自己的线下生活,通过真实世界的交往、运动、兴趣等,投入到更多的现实生活中。关注和关心身边的人,多进行现实中的互动和交往。

南京的电气工程师黄陈雨如今成功戒掉了刷短视频的“瘾”。回过头来看,黄陈雨认为自己上瘾的根源在于以前“太闲了”。他的经验是,让自己忙碌起来,多找点事情做,就不会老惦记刷短视频了。而且最后还会发现,“在读书和学习中获得的快乐会比短视频更长久”。同时,他还会人为增加刷短视频的成本,例如睡觉前关手机,卸载相关软件等。

调查中,50.1%的受访者建议平台设置防沉迷模式,21.7%的受访者建议媒体加强舆论引导。(记者 李洁言)

关键词: 线下 户外 短视频 沉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