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道路硬化了,由于没修排水设施,个别农户为了建房、多种耕地,填平了排水沟渠,蓄水的坑塘也被填平了,村庄的排洪能力大大降低……”

雨季来临,防汛又成了广大农民朋友关心的事儿。乡村地区在防汛上存在哪些短板、堵点?近日,记者进行了采访调查。

雨水该往哪里排

“这些年来,许多村内道路和田间道路都硬化了,可是由于许多村民把房基修高,又没有预留排水设施,一遇到雨天,各家雨水都排到了路上,路上经常积水。现在是不走泥泞路了,但很多时候要蹚着水走。车辆经过时,不小心还会溅人一身泥水。”郏县一位读者告诉记者。

永城市蒋口镇前板桥村一位张姓村民也告诉记者,因为各家在盖房时都垫高地基,且没有预留下水道,一下雨村内就积水。提起前年那场大雨,这名村民心有余悸:“那场雨下得猛,我们这一片都是水汪汪的,连屋里都进了水,通往南边大路上的积水有半米深,一天一夜才下去,人出不去、进不来。建议村里在规划宅基地时,统一规划好下水管道、排水沟渠。”

“按理说,水泥路修到了门口,是件高兴的事。雨天出进再不用走泥泞路了。但村里修了水泥路后,许多居住在小街巷里的村民感觉出门更难了,巷道内大量雨水没有出路,流不出去。原因是经过巷道口的水泥路,比巷道内的路面高,把巷道的出水口堵死了,雨水只好滞留在巷道内。”原阳县齐街镇南黑石村一黄姓村民说。

下雨天,记者刚好经过该村。看到一条宽阔的硬化水泥路贯穿该村南北,然而连接这条南北大路的东西方向的许多小街小巷,并没有硬化,还是土路,积满雨水。

“主要是前些年施工修路时,没有把巷道内的排水问题充分考虑进去,现在这些问题成了村庄防汛的软肋。不只是我们村,许多没有修建排水系统的村庄,遇到阴雨天,房前屋后的小巷都成了沼泽。出现这种情况,不是雨水有啥问题,问题是忽视了雨水的去处。”该村一杜姓村民补充说。

渠系不畅隐患多

许多村庄修的柏油路或水泥路,两边都没有修建下水道或者排水沟,一到雨天,雨水都积到了路面上,加之沿路农户的雨水也往路上排,时间一长,尤其是冬季,路面上冻,就会造成道路龟裂,再加上重车碾轧,路面就逐渐一片一片烂掉了,然后很快变得坑坑洼洼,难以通行。

焦作市中站区一潘姓村民说,在焦作市北部,有条老城区通往中站区的公路,叫太行西路,这段路路两边,分别是解放区上白作街道办事处的上白作村、马涧村、春林村、田涧村,中站区许衡街道办事处的李封三村。

由于没有修排水的下水道、排水沟。冬天冰雪融化,雪水时常侵蚀道路;春、夏、秋下雨,雨水顺道路冲刷,路被冲得坑坑洼洼。造成这条路每两三年就要进行修补。修修补补,既劳民伤财,又不能长期维持道路的正常使用,也给道路安全和防汛留下了隐患!

固始县不少村民反映,许多大小渠道好多年都没有清淤了,加之被人为破坏,一遇到暴雨,由于渠道排水不畅,公路、农田、绿树被淹的事时常发生,或者天气干旱时,造成水库有水也难以流到田头的局面。

该县徐集乡沈岗村新楼村民丁昌化说,眼看插秧季节到了,由于渠系不通,无水插秧,他只好自掏腰包近万元,将本组一条长800多米长的渠道用挖掘机疏通,和潘家沟河滚水坝衔接,才保证了本组和沿途群众插秧用水。

但更多群众担心的是,一说有大雨或者强降雨要来,生怕村庄沦为“孤岛”,低洼的田地沦为“滞洪区”,眼睁睁地看着农田里快要到手的丰收果实,遭到洪水的洗劫。

建管并举解民忧

6月10日,沈丘县周营镇孔营村一处刚收完小麦的地里,两台自走式喷灌机缓缓旋转,水花四溅。当地村民在忙着抗旱,适时播种玉米、花生、大豆等作物。

“今年我种了600亩小麦,平均亩产640公斤。由于沟河干渠年年清淤疏浚,水流通畅,机电喷灌,俺这儿旱涝保收。”种粮大户王守书一边喷灌田地,一边笑意满满地说。

“小麦获丰收,得益于水利设施建得好、管得好。”正在浇地的种粮大户卢前行说,“以前雨天满地水,旱天咧着嘴。现在一插卡水就哗哗流,还节约不少水。”

今年40多岁的卢前行,承包300多亩地。他说:“过去,沟渠不通,农田少井,因而雨天怕水淹,旱天盼雨水。前年,县里把这里规划成高标准农田,健全了农业基础设施,旱能浇,涝能排。”

沈丘县农业农村局工程师刘军涛介绍说,必须因地制宜,搞好规划设计,管护好农村防汛抗旱设施。引导广大农民破除“致富重要、防汛次要”的麻痹意识,树立“防灾、减灾、抗灾”的观念。禁止填坑、填渠盖房。对农村街道硬化、未预留排水设施的,应逐渐补上排水设施。

三分建,七分管。近几年来,沈丘县对水利防汛设施,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组织实施、统一验收考核、统一建档登记,实现了抗旱能力、防汛能力、农机作业能力、粮经生产能力“四力”提升的目标。

刘军涛补充说:“按照谁建设,谁负责,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我们制定了水利工程、防汛工程管理办法,把管护措施明确到村,责任到人,落实到地块。下一步,我们将建立村级专职管护队伍,实行规范化、标准化、常态化管理,确保水利工程、防汛工程长久发挥效益。”(记者 韩春光)

关键词: 乡村 防汛 建管并举 解民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