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广东省司法厅公布《广东省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送审修改稿)》(以下简称“送审修改稿”),引发社会热议。而2020年9月16日,广东省公安厅曾发布了《广东省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并于2021年10月14日上午召开立法听证会,听取社会各界对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建议。

送审修改稿和征求意见稿有何不同?进行了哪些修改?羊城晚报记者进行了梳理。

看点1明确了电动自行车的概念

记者对比后发现,送审修改稿明确了电动自行车的概念。送审修改稿指出,本条例所称电动自行车,是指以车载蓄电池作为辅助能源,具有脚踏骑行并能实现电助动或者电驱动功能,符合强制国家标准的两轮自行车。

在通行规则上,送审修改稿新增了“在道路上驾驶电动自行车,驾驶人不得在人行道上行驶”。送审修改稿还将“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麻醉药品后驾驶电动自行车”也列进了通行规则中的驾驶人不得实施的行为之一。

看点2违法行为不纳入社会信用记录

征求意见稿提出,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实施下列道路交通违法行为被处罚后,一年内再次实施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法予以处罚,并可以对其违法行为进行曝光:醉酒或吸毒后驾驶电动自行车的;违反交通信号指示通行的;使用伪造、变造的电动自行车号牌、行驶证的;拒绝、妨碍交通警察执法的;在机动车道内逆向行驶的;其他严重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施上述违法行为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通报其所属单位。涉及特定领域的企业、事业单位的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违法或者交通事故较多、隐患突出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向社会曝光。企业和个人实施本条例规定的违法行为,应当依照有关规定纳入社会信用记录。

该条款引起了不少市民、学者的关注与讨论。有网友质疑,机动车违章尚且没有纳入社会信用记录,如果将电动车违反交通规则纳入,是否合理?参加立法听证会的听证专家、广东盈隆律师事务所管委会副主任王学堂曾表示,将违法行为纳入社会信用记录所起到的作用相对有限。因为骑电动自行车的人多是妇女、老人等群体,这些群体对于信用的需求度相对低;而对信用需求度相对高一些的人,比如白领群体,使用电动自行车的频率可能较低。

记者发现,送审修改稿删除了该条款。

看点3加大部分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记者留意到,送审修改稿加大了对电动自行车部分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如,对于“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电动自行车登记的”,送审修改稿中除了规定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撤销登记,收缴号牌、行驶证,并处二百元罚款外,还新增了“申请人在三年内不得申请电动自行车登记”的处罚;对于“伪造、变造电动自行车号牌、行驶证的”,送审修改稿明确了罚款金额范围,即“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收缴号牌、行驶证,并处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送审修改稿还指出:“有非法加装、改装电动自行车经营行为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看点4拟合理布设废旧蓄电池收集网点

送审修改稿新增了对于电动自行车的充电器、蓄电池、电动机等零部件的要求,明确了“生产用于国内销售的或者进口的电动自行车充电器、蓄电池、电动机等零部件应当符合强制国家标准”。

送审修改稿细化了电动自行车充电规则。送审修改稿指出,电动自行车应当在指定的充电区域使用指定设施充电,禁止实施下列行为:(一)在住宅内或者建筑物内的公共门厅、疏散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等公共区域为电动自行车或者蓄电池充电;(二)私拉电线为电动自行车或者蓄电池充电;(三)在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存放易燃易爆危险品或者可燃物品。物业服务人对违反前款规定的行为,应当予以劝阻、制止;对不听劝阻、制止的,应当及时向消防救援机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反映。

此外,送审修改稿提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生态环境部门应当组织合理布设废旧蓄电池收集网点,向社会公布废旧蓄电池收集网点、具有处置资质的单位目录。(记者王楠通讯员粤司宣粤交警)

关键词: 电动自行车 违法行为 处罚力度 社会信用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