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自强

林业是改善提升自然生态系统质量的关键领域,贵州坚守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不动摇、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两条路径不放松、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懈怠,实施重点生态区位人工商品林赎买改革,就是要构建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就是要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生态功能向生产功能衍生、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努力闯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的新路子。

健全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程序,是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的基本要求。一是完善和简化林权变更登记。赎买后林地所有权、林地承包经营权、林木所有权归国家所有,林权登记已纳入不动产登记,职责划归国家自然资源部,构建地方林业局与自然资源局协调办理机制,推进和规范林权变更登记,统一林权登记标准、搭建林权登记系统,开发林权登记线上平台,核准林权四至边界、完善林权档案。二是编制和细化赎买年度计划。通过调查摸底,细化商品林赎买任务,评估赎买资金来源与筹集规模,编制年度赎买计划,为推进后续赎买工作提供动态调整空间,确保赎买计划能够按期完成。三是规范和明确赎买先后顺序。对于满足赎买实施方案优先原则的相同地块,需要进一步明确赎买先后顺序,保障政策实施的公平性。根据全省商品林的生态区位、林分质量、林龄树种等情况,赋予不同原则相应的权重,综合评估优先顺序,进一步规范赎买顺序。

规范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价格,是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的核心动力。一是鼓励赎买定价由行政化转向市场化,加强赎买合理性。提供森林资源资产价格评估第三方服务,根据不同商品林特征选择合适的价格评估方法,包括市场价倒算法、收获现值法、重置成本法,合理确定林权价格,有条件的地方鼓励通过开展市场定价,由双方协商确定交易价格。二是引导赎买方式由单一化转向多样化,提高赎买可行性。因地制宜开展赎买、收储、置换、改造提升、租赁和入股等多种形式的改革试点,对于重要生态区位中商品林可通过定向收储,逐步纳入生态公益林管理范畴,林分较好的商品林可采用租赁的方式缓解全部赎买的资金压力,或进行置换,将重点生态区位外现有零星分散生态公益林进行置换,置换面积比例由双方协商确定。三是探索赎买支付由货币化转向非货币化,重视赎买持续性。尝试货币赔付与非货币补偿相结合的赎买支付方式,通过提供非农就业机会、技能培训与公益性岗位,激发林权所有者参与积极性,规避一次性货币支付后失去林地保障而引发未来生计风险。

构建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渠道,是贵州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的根本保障。一是财政引领,争取中央贴息政策性贷款。争取中央财政补助,形成中央支持、地方配套的财政引领方式,合理调节省、市、县的资金配套比例,将赎买资金列为专项贷款争取国家政策性银行支持,纳入长期低息政策性贷款项目,同时,探索横向转移支付,调节地区间生态环境利用关系。二是碳汇交易,激发林业碳汇市场活力。建立林业碳汇核算、监测计量、审定核证等管理办法,增加林业碳汇的市场份额,扩大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用于抵消配额以外的份额,鼓励将重点生态区的林业碳汇自愿交易项目作为抵消项目,开发多种林业碳汇产品。三是产业融合,延长森林生态产品价值链。构建林业与农业、旅游、康养、教育、文化等领域交叉融合的发展框架,挖掘森林生态产品的多元价值,延伸价值链,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进程中完成林业产业转型升级。四是金融供给,挖掘林业碳汇金融融资渠道。试点开展森林碳汇抵押融资,开发碳汇债券等碳汇金融产品,创新林业碳汇金融产品,构建林业碳汇贷款担保、风险分担与用途监管机制,保障碳汇金融持续良好运行。

完善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管护机制,是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的关键方案。一是科学制定管理方案,主次有序。根据赎买后商品林生态功能与生态风险等级,编制森林管护的重点与常规方案,划分生态林管护标准,明确片区管护主体与管护职责,定期开展管护质量监测,探索专业化、市场化的森林管护方式。二是适当放松公益林管制,张弛有度。将公益林的管护与经营措施落实到小班,鼓励管护责任主体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向社会购买专业管护服务。允许公益林一定程度上的疏伐、择伐、间伐等不定期采伐作业,规范公益林补进、调出与等级调整程序。三是合理利用森林资源,长短结合。对于木质林产品的长周期经营,发展多种形式林业社会化服务,配套相应的服务平台,鼓励适用于山区林地经营的技术创新。对于非木质林产品的短周期经营,因地制宜地开展林下经济。充分利用森林空间属性,长短结合,提高森林管护质量与森林生态效益。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项目[21XJC790015]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公益林 因地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