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电图、视力正常了,终于可以参军了!”近日,在贵州医科大学“预征班”体检站,得知自己的各项体检指标合格后,大学生吴朝友开心地蹦了起来。

吴朝友是贵州医科大学2021级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学生,从小就向往军营生活,进校不久即进入学校“预征班”,初次体检结果显示心电图异常,左眼视力未达到要求。通过学校健康管理干预,心电图复查两次数据正常,左眼视力也从4.4恢复到4.5,达到征兵体检标准。

据了解,为积极响应“一年两征两退”征兵改革要求,突出高校征兵主阵地、大学生征集主体和大学毕业生征集重点,做好优质兵员的预征预储。2021年6月,省征兵办、省教育厅联合印发《贵州省高校“预征班”试点建设实施方案》,明确贵阳市、黔南州为“预征班”建设试点单位,指导辖区高校试点先行,探索路子和方法经验;指定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财经大学、贵州医科大学、贵州师范学院、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等6所高校为省级试点高校。其他高校按照人员选拔精干化、场地设施配套化、训管人员专业化、管理模式规范化、教育训练军事化“五化”标准,开展高校“预征班”建设,打造高校征兵的“储水池”。

据贵阳市征兵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高校“预征班”试点建设工作启动后,各试点高校积极响应,特别是贵阳市辖区内的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医科大学等5所试点高校,先行探索积累经验,取得以《关于加强高校“预征班”建设的意见》为指导、以《贵州省高校“预征班”工作规范》《高校“预征班”教案示例》《征兵体检常见问题健康管理手册》为支撑的“1+3”制度成果,为“预征班”的全面规范推广奠定了基础。贵州财经大学以“预征班”为平台牵引,为“预征班”学员提供统一训练服装,训练期间统一安排住宿,让学员提前适应军营集体生活,征兵工作报名率、上站率、合格率明显上升;贵州师范大学以该校军鹰团为基础组建“预征班”,依托学生事务中心加强管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员开展带有部队色彩的活动,为“预征班”建设筑牢根基,连续六年超额完成征兵任务。特别是贵州医科大学创造性开展健康管理和健康干预工作,解决应征大学生体检常见身体边缘性问题,提高学生征兵体检合格率,助力学生筑梦军营、保卫祖国。

据了解,为了更广泛地帮助“预征班”应征学员科学调理身体边缘问题,更快修复身体机能,提高体检合格率,贵州医科大学针对近年来征兵体检中常见的身体边缘被淘汰常见问题,依托学校附属医院、大健康学院等办学资源,组织专家就征兵体检身体边缘常见问题的干预与调理进行归纳整理,编写《预征兵体检常见问题健康管理指导手册》,为“预征班”应征青年体检制定了健康管理标准和指南,规范了健康管理和健康干预措施。该校还设立睡眠咨询中心和运动及膳食指导中心,定期开展素质扩展活动,在学生教育中给予心理关注和社会支持,帮助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养成良好的应对压力能力。“如果说‘预征班’是征兵‘蓄水池’,那‘健康管理’就是‘堵漏阀’,避免优质兵源流失。”贵州医科大学武装部部长王韬说。

“进入‘预征班’的学员选拔时就经过了严格的体检,但部分学员在征兵体检时还是会出现一些边缘常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该校大健康学院的专家为体检复查中存在问题的学员“一对一”进行耐心、细致解答,量身定制解决方案,逐步调整、改善,最终达到要求顺利入伍。该校还根据体检结果专门举办“健康体检注意事项”与“健康生活方式”讲座,讲解体检前注意事项、体检前准备工作、日常健康管理,对体检中易出现问题的指标提出合理建议。通过体育锻炼、饮食营养、睡眠质量、压力管理等多类健康素养、健康生活方式、行为综合评价,对身体功能、心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多维度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调查测量,系统掌握新生的健康现状,并根据体检结果为学生建立大数据健康管理档案,切实做到“一人一案”“一人一策”。

2019级麻醉学院的刘佳彬在去年6月报名进入“预征班”,入伍初次体检存在边缘性问题。针对实际情况,该校大健康学院专业老师对他进行了“一对一”健康管理,开出健康管理处方。调理一段时间后,刘佳彬的身体边缘性问题得到明显改善,顺利通过上站体检,2021年9月中旬如愿进入部队。该校大健康学院院长曹煜认为,将“健康管理和干预”作为“预征班”学生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资源互通、协同发展的体现,充分发挥了医学院校优势,为“预征班”学员提供“一对一”健康管理服务的可行性和实效性也不断在实践中得到充分证明。

目前,全省75所高校中已有67所建立了“预征班”,参加人员6500人,进入“预征班”统一训练和管理的大学生入伍意愿更加坚定、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军事技能逐步提升。各高校“预征班”通过预征预储提高了征兵宣传发动的精准度,通过医疗干预提升了征兵体检合格率,通过预先训练扫清了入伍适应拦路石,通过定向培养打造了精准征集直通车,通过典型带动形成了国防教育风景线,为向部队提供高素质兵员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 贵州医科大学 常见问题 身体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