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提示

初春,凉都大地涌动着无限生机,花开遍野,幸福绽放——

满目青翠的茶山上,“水城春”泡出六盘水春天的别样滋味,每一寸土地都孕育着希望;

宽敞明亮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搬迁群众在此安居乐业,每一张笑脸都在诉说着幸福;

…………

五年辛勤耕耘,五年砥砺奋进。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六盘水市始终怀揣着“团结奋斗向未来,建设幸福六盘水”的初心,全市党员干部群众一起奋斗,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提速:发展稳中有进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1%,市场主体总量超过24万户,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分别为8.1%、10.1%……

数据如同经济发展之镜,反映出六盘水经济发展“稳”的基础更加牢固、“进”的态势更加鲜明,经济社会发展迸发出更为强大的活力。

工业是六盘水经济的脊梁,工业稳则经济稳,工业强则经济强。

在六盘水的各个工业园区,氢能源、物联网、玄武岩纤维……一个个新兴产业落地生根,催生新动能,形成新业态。

五年来,六盘水在工业上不断提质增效,农业旅游业取得新突破、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交出了一份厚重提气的答卷——

获批创建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氢能产业在全省实现“四个第一”,形成省内链条最完整的铝及铝加工产业集群;获批建设8个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国家A级景区增加到54个、其中4A级景区13个,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9家,盘州市成功创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五星级旅游饭店实现零突破;六盘水传统工业循环化改造绿色转型经验获通报表扬和推广,入围国家“十四五”重点支持示范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国家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零的突破。

逐绿:擦亮生态底色

推窗见绿、抬头见蓝、出门见景……如今的六盘水,随着生态绿色底蕴不断积累,草木葱茏、碧水潺潺的旖旎风光越来越多,正演绎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生态画卷。

五年来,六盘水狠抓中央和省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有力。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创下连续1350天100%优良率的纪录,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

六盘水深入开展国土绿化、森林质量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行动,大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62%以上、绿色经济占比达50%以上,凉都大地上爱绿、植绿、护绿的身影越来越多,绿色生产、绿色生活渐成常态。

“底色”愈靓,“底气”愈足——五年间,六盘水着力构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走在全省前列。获批创建国家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市中心城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入围国家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生活垃圾收运体系覆盖到行政村,在全省率先实现生活垃圾零填埋;生物多样性加快恢复,森林覆盖率保持稳定,获评“贵州省园林城市”。

触摸六盘水转型发展的脉搏,聆听六盘水绿色发展的声音。六盘水,这座经过岁月洗礼的工业城市,从单一产业支撑到产业升级、多元发展,以一往无前身姿奔跑在追绿的路上,迎来华丽转身。

圆梦:守望全面小康

打开六盘水过去五年的“民生发展图”,只见一个个美丽的乡村依偎在群山的怀抱中,一批批产业项目落地生根打开了群众的致富门,一张张幸福的笑脸绽放在住宅小区和农家院子,天翻地覆的变化跃然眼前——

山清水秀,环境优美;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完善;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等民生保障更加有力;经济建设跨越式发展,群众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翻开“民生账本”,暖心的数据满载着沉甸甸的幸福——

九大类重点民生支出累计1186亿元、30户以上村民组通硬化路、11.6万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搬进新家园、东西部扶贫协作国家成效考核连续3年为“好”。

回顾“民生成绩单”,亮眼的成绩源于强劲的支撑——

获评国家卫生城市、入选全省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实现“四连冠”。

五年来,六盘水以实干的作风,一笔一画地描绘着群众对未来的美好愿景。围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举全市之力、聚各方之智,全面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全力打好“四场硬仗”,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衔接推进乡村振兴,意气风发踏上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关键词: 落地生根 生态环境 生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