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坚
“这两筐有118斤,每斤1.2元,共计141.6元。”4月13日,在赤水市两河口镇黎明村,专门收购竹笋的村民吴兴国正忙着算账,眼下春笋采摘已近尾声,不少村民都在抓紧售卖采摘的鲜笋。
黎明村的竹子种植面积1.1万亩,是村里最大的产业,每年可以给全村带来700多万元的收入。加上村里的山泉水厂、漂流、猕猴桃等,现在黎明村的综合年收入可达1200万元。
“好个大坝山,九十九条弯,吃的包谷饭,盖的烂棕毡。”谁能想到,30多年前,黎明村还叫大坝山的时候,多山少田的这个边远村寨是个穷地方,直到2014年,这里也还是省级一类贫困村。
“我们村能有今天,离不开王支书的努力。”村民向明海说的是王廷科,从2002年开始,他就一直担任黎明村党支部书记。
要想富,先修路。2005年,在王廷科的带领下,黎明村每人集资500元修建了第一条8.5公里公路。“群众选我当代表,我就一定要带动他们脱贫致富。”王廷科说,通过多年的努力,如今全村修通道路90多公里,不仅实现了组组通,而且公路还修到了山间林边,为发展产业奠定了基础。
黎明村位于赤水河上游,水资源丰富,地方水务部门在当地建设水库的过程中,发现了隐藏在大山深处的“十丈洞瀑布”景观,经过引进第三方公司开发,现已成为赤水大瀑布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游客逐渐增多,王廷科开始谋划如何让村民吃上旅游饭。“经过到开阳考察学习,我们利用村里的河道搞了一个2.2公里的漂流项目。”王廷科说,88户农户共集资96.5万元,入股成立了赤水市黎明生态乡村旅游有限责任公司,经过3年的努力,漂流项目在2015年7月建成投用,运营两个月后,营业额就达到40多万元。
“我想趁这个好机会搞旅游接待,但启动资金不够,最后还是王支书帮我担保贷了20万元。”向明海回忆,他用这笔钱把自己的老宅改造成拥有14间客房的民宿,两年时间就还清了贷款,生意也越做越大,目前资产已超200万元。
除了旅游,黎明村其它的产业发展也离不开王廷科的辛勤付出。“从退耕还林开始,他就带领群众种竹子、猕猴桃,最近几年又发展山泉水和生态鱼养殖等项目。”两河口镇党委宣传委员钟林先说,通过大力发展各类特色产业,黎明村从“空壳村”变成了“产业村”。
“我们村212户家家都盖起了新房。”王廷科自豪地说,村民人均收入也从10年前的不足2000元增长到去年的1.8万元。
2021年,王廷科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今年冬奥会期间,他作为贵州代表前往张家口参与了冬奥会火炬传递。他说:“这些荣誉背后,都是群众沉甸甸的信任,我要继续努力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