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彭芳蓉
最近,在抖音短视频平台上,一条名为《缝隙生花》的公益短视频火了,发布4天就收获了5万多点赞。视频中,一位年轻妈妈坐在院子里,手中针线翻飞,布片上的红色纹样轮廓逐渐清晰,成了孩子眼中的“魔法”。
视频中的年轻妈妈名叫杨丽,是一名州级非遗传承人,剑河县手工产业协会的组建者。
杨丽出生在黔东南州剑河县柳川镇公俄村。公俄村是一个不足千人的小村寨,但也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剑河红绣出产较为集中的地方。杨丽的母亲就是一位出色的绣娘,而杨丽也早在年幼时就迷上这门独特的技艺。
2006年,14岁的杨丽听说多彩贵州能工巧匠选拔大赛将在县城举办,优秀的选手能去贵阳参加全省的比赛。痴迷红绣的杨丽立马决定:前往县城报名参加比赛。杨丽是公俄村唯一参加比赛的人,也是整场比赛中年龄最小的选手。她背着背篓与邻村报名参赛的阿姨结伴出发,赛场上稚嫩的面孔吸引了不少好奇的目光。
这次比赛虽然没能让杨丽去到贵阳,却成了她人生中的转折点。从那以后,杨丽结识了不少热爱非遗文化的同道中人。她认真专研刺绣技艺,频繁参加各种比赛和展会,在多彩贵州能工巧匠大赛黔东南赛区,以及省妇联举办的“巧手脱贫·锦绣圆梦”妇女手工技能大赛等赛事中频频获奖。
一次次走出村庄、走进城市,杨丽的眼界逐渐打开。2013年,杨丽被评为剑河县国家级非遗名录《苗族服饰》州级传承人。2014年,杨丽与姜文英等7名民间手艺人共同组建了剑河县手工产业协会,创办了剑河红绣刺绣厂,带着农村妇女一起发展红绣事业。
杨丽指尖的“魔法”不仅创造了飞针走线的红绣作品,更为众多妇女带来创业就业的新天地。企业的销量逐年上涨,产品销往浙江、广东、重庆、湖南等地,杨丽的角色逐渐转变。除了参加各种比赛、展会,承接订单之外,她也积极参与到当地文旅部门和妇联等开办的培训活动中,将红绣技艺传授给更多人。5年多的时间,她累计培训了2000余人次,有130余名妇女在她的公司就业。
如今,红绣受到社会关注越来越多,杨丽也获得了“锦绣计划”“天才妈妈”等项目的支持。2020年11月,剑河华润希望小镇竣工落成,杨丽受邀在小镇的非遗传习所开辟了一片区域,对外展示红绣作品,同时也带动更多妇女参与到技艺传承之中。杨丽介绍,近两年来,有不少大学生跟着她学习刺绣,“我相信红绣会越来越好,刺绣产业化发展会让我们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