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朱迪

“污水设施需不需要我们出钱?”“集中设备会不会造成集中污染?后期有人维护管理吗?”……近日,在花溪区麦坪镇一场坝坝会上,村民围坐一圈争相提问。

贵阳市生态环境局花溪分局工作人员围绕“什么是治水、为什么要治水”等内容,为村民上了一堂通俗易懂的公开课,并与群众展开交流互动,认真听记录大家对“治水”的意见建议。

做好“水文章”,答好“生态卷”。花溪区精准发力农村饮用水、生活污水、黑臭水体“三水同治”,计划在今年内完成123个自然村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治水是农村“五治”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花溪区促进区域生态环境提升的重要举措。

把“生态立区”战略摆在发展首位,花溪区坚持生态与发展“双赢”理念,围绕群众生活中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相继出招,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筑牢生态产业转化根基。

走进花溪区久安乡,一座座茶园绵延起伏,如同一块块绿色地毯。不少村民背着背篓、手指翻飞,采茶摘茶忙碌不已。

久安乡原本是花溪远近闻名的“煤乡”,村民世代靠挖煤为生,不仅收入单一,过度开采让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近年来,该乡以5万余株古茶树资源为支柱,与贵州贵茶公司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合作,带动当地茶产业发展。

从“地下”到“地上”,久安乡实施“关停煤窑、治理生态、恢复植被、拆违控违、污水治理”五大战役,逐渐建起现代高效茶叶示范园区,以公司、合作社为载体带动农户加入产业发展,群众实现从挖煤工人到种茶农户的身份转变。

如今,久安乡建成2.2万亩优质茶园,全乡直接间接从事“茶文旅”支柱产业就业人数占比超50%,年人均收入达16506元。

向生产要绿色、向生活要绿色,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花溪区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持续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持绿色产业发展路径,久安高效茶叶、青黔农旅一体化、燕马蔬菜保供基地等省级农业示范园区魅力彰显,泰邦生物、中建科技等一批高新技术绿色环保项目相继落地,秀美花溪散发勃勃生机,绿水青山逐渐成为群众最大的民生福祉。

关键词: 生态环境 为代表的 生活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