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范同寿的《贵州历史笔记》出版时,冯祖贻写了《博文通识知古鉴今——读<贵州历史笔记>》的书评,发表于《贵州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文中冯祖贻之所以称赞这部书“博文通识”,是因为这本书虽以笔记的形式写出,但在史料的掌握上却达到了史家“博文”的水准,“用今天的话即是全面、正确地掌握了贵州地方史实”。而“通识”即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梳理、整合,以当代史家的理论水准作了准确的说明,然后奉献给读者。
冯祖贻认为《贵州历史笔记》最重要的特点是真实可靠,这与当下写史中的“戏说”之风大不相同。这与作者本人经历、从事的职业很有关系。“历史的作用是总结规律,为今天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若是历史变成了‘戏说’,那么规律岂不成了儿戏?看了《贵州历史笔记》,人们耳熟能详的贵州历史上的‘谜团’,如红岩石刻之谜、夜郎之谜、李白是否被贬夜郎之谜、建文帝是否逃到贵州之谜等,都将有一个比较科学而实事求是的回答。”
冯祖贻说,《贵州历史笔记》还是一部与贵州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的好书,在古为今用上很下功夫,这在下册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下册部分从贵州历史文化的特点即山地高原文化进行铺陈,其中对贵州历史文化的内涵与特征的概述尤为精彩纷呈。“贵州今天的发展离不开贵州这块土地,也离不开从古至今贵州各族人民经过漫长奋斗而凝聚起的历史定力、文化养分。”显然,范同寿的书让今天奋斗在贵州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增强了文化自信心。
《贵州历史笔记》在作品表达上有什么特色?
冯祖贻说,作者在继承历史笔记这一传统时,又有所创新。上册大致以历史线索为序,基本呈现了贵州历史上的奇闻逸事,而下册虽按历史发展叙述,但重点则又交代了人与事件。“上下册各标题下都有一个重心,由此重心下延伸,使这个重心有头有尾,非常符合人们说故事、听故事的传统。这本书引人入胜,既增长了知识又增添了阅读的乐趣,非常符合当代青年人的阅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