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华姝

“乡村振兴,关键要靠产业振兴,只有产业兴旺,才能增加农民收入,提升乡村‘造血’功能,激发乡村发展活力。”驻村一年,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湄潭县抄乐镇沙塘村驻村第一书记杜富佳说起农村工作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从医疗卫生系统到乡村振兴一线,杜富佳迅速转变角色。一方面向镇、村干部请教,充实开展农村工作的办法;另一方面,深入调查,了解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近年来,乘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东风,沙塘村在教育、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等方面均有较大改善。但由于农业产业缺乏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群众持续增收难度较大、就近就业难。

如何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助力乡村振兴?杜富佳边干边想、边想边干。

“面对部分合作社渠道不通、信息闭塞、就业岗位不足等情况,我建议引进企业开展多元化合作,优化股份经济合作社经营激励方案,深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切实让农民聚在合作社、富在产业链,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富一方群众。”杜富佳说。

此外,杜富佳正积极探索新的农产品推介渠道。“近年来,短视频成为打好‘生态牌’,卖好‘原生态’的重要载体。政府有关部门可以探索培育一批‘乡村网红’,在政策、资源等方面予以支持,助力农产品品牌推广,畅通销售渠道,推介乡村旅游,实现‘弯道超车’。”

如今的杜富佳,已从一名农村工作“门外汉”,逐渐成为乡村振兴工作的“内行人”,群众身边的“贴心人”。踏上新征程,“战场”变了,初心不变。

关键词: 农村工作 增加农民收入 集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