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强省。推进农业强省建设,应立足贵州山区内陆省份的基本特点,找准西南山地自然资源禀赋,突出区域传统习俗、地方民族文化、自然生态与特色经济的独特优势,发挥科技引领与产业支撑作用。
找准产业优势,推动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增效。产业优势具有不同区域不同时段的相对性,把山地农业产业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和经济优势,必须立足山地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扬长避短、趋利避害。要熟悉特定区域的生态、气候、文旅等资源背景及影响因素,全面综合分析特定产业或传统优势产业的发展潜力,准确把握山地产业发展的优劣势转化条件。拓展山地农业产业传统优势,挖掘潜在发展优势,巩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果,需要现代科技的创新引领。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对现有特色农产品进行品质深化分析研究,挖掘特色农产品可能存在的其他优势潜力;加大对优势产业的发展支持,开展分类评价,制定行业产业产品标准,扩大特色农产品的社会影响力;充分运用现代网络媒体宣传平台,提升特色农产品的公众知晓度。要强化综合发展观念,以特色重点产业产品的生产加工营销为龙头主线,培育规模适度的特色产业集群,吸纳更多农村从业人员参与产业发展建设美好家园。结合产业发展规模,选择性地发展交通物流渠道与市场交易平台,拓展特色产品深加工联合体产业链。结合自然生态优势与人文环境特点,打造与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特色田园美丽乡村旅游胜地,创建科普教育与新奇特农产品体验乐园等。
突出产业特色,巩固拓展农业产业与产品特色的区域性、历史性和民族性。要将自然资源禀赋与社会经济发展、历史文化传承等关联因素有机结合,促进产业特色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效提升。贵州是一个包容性极强的多民族聚居省份,有丰富的特色生物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脱贫攻坚的历史性全胜,综合经济实力的历史性跨越,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性巨变,为贵州山地特色产业的后发赶超奠定坚实基础。然而,我们必须正视发展不足、质量不高的贵州山地农业产业发展现状,走出一条特色产业发展之路,把山地产业的特色把握好、发挥好。产业产品要具有较强的区域性、历史性和民族性等特征,“人无我有”是特色的重点,“人有我优”是特色的补充。贵州重点发展的茶叶、辣椒、中药材等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突出可利用的山地资源优势特色,适应山区产业适度规模化发展。同时,各地还有众多的区域性特色资源,也是特色产业发展的方向,体现在推进形成“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等发展格局中。特色产业产品的“特”在还体现在产品资源稀缺上,过分强调优质高产而扩大范围并不一定能获得预期的经济收益。如六马蜂糖李、沙子空心李、盘江酥李等口感风味各有特点,早已被市场认可食客接受,原有基地需加强科学管护。
提高现代农业发展的思维认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加快建设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不是丢掉传统农业或者现有农业产业去另起炉灶,而是要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突出生物资源富集、雨热同季等资源优势,以乡村振兴为蓝图背景做好农业的创新发展。要强化种业创新行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强主要农作物和主要畜禽水产的种质资源创制与新品种选育,加快现代先进实用技术的转化应用。着力发展具有区域特色、民族特色、生态特色的产品,推进“林下产业”“稻+”产业与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三品”建设,巩固拓展农业产业链,找准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和发力点,促进城乡一体化系统发展和一二三产业发展要素融合、协调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省。细化落地激励农业科技服务干事创业的政策措施,优化整合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产业联盟、科技特派员团队等农业强省建设的优秀人才资源,加强新型农业产业高素质从业人员职业培训和引进培养,充分发挥产业资源要素优势在农业强省中的作用。创新依托现代科技引领山地特色产业发展机制,聚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结合区域自然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市场经济氛围和人文社会条件,综合考量山地特色产业发展要素和市场经济因素影响,突破性地把各类资源盘活用好,有的放矢找准并推荐区域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