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股清流进村入户,一条条渠道纵横交错,一座座水库碧波荡漾,一项项重点水利工程加速建设……
近年来,陕西统筹做好水环境治理、水灾害防治、水生态保护修复,抓实抓细生态保护、防洪减灾、节水控水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任务,以重大水利工程牵引水资源高效配置、合理利用,护水之源、尽水之用、兴水之利,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生态保障。
兴水润民生
“供水改造,改到了我们的心坎上。”10月18日,长武县巨家镇四合村村民张雅俊看着水龙头里哗哗流出来的自来水高兴地说。
“以前我们用的是机井水,遇到用水高峰,供水时间不固定。巨路塬区集中供水水源工程投建后,水量足,用水很方便。”张雅俊说。
一手抓自身潜力挖掘,一手借政策项目支持。为解决群众用水问题,长武县实施一大批农村供水工程,有效解决了农村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问题。截至目前,全县农村饮水安全普及率达100%,自来水入户率达99.8%。
今年入夏以来,西安干旱少雨。引汉济渭工程,这个陕西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民生水利工程,水安全“压舱石”作用不断显现。
“入夏以来,我们与西安市水务部门密切合作,供水流量从1立方米每秒逐步提升到12立方米每秒以上,最高日供水量超过110万立方米,约占西安市主城区用水量的一半。”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部长魏溪说。
为优化水资源配置,陕西出台水网建设规划,谋划构建“五纵十横”陕西水网主骨架,努力实现空间均衡。
目前,引汉济渭二期输配水工程正在全面推进,预计2026年全面建成,可为渭河流域西安、咸阳、渭南等城市持续供水,受益人口超1400万;榆林黄河东线马镇引水工程13条隧洞贯通,黄石沟水库顺利封顶,预计2025年完工通水;东庄水利枢纽工程正加快推进供水工程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同时,陕西不断加快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持续完善灌排工程体系,进一步夯实粮食安全水利基础。
护水筑屏障
10月21日,在榆林市绥德县辛店沟水土保持示范园,工人们忙着进行小流域水土流失观测设施的维修和维护。
辛店沟位于黄河一级支流无定河左岸,沟壑纵横、梁峁起伏、坡陡沟深,水土流失曾经非常严重。
为拦住泥沙,辛店沟探索出“三道防线”治理模式。
“若形象比喻,‘三道防线’就是梁峁修田建园‘戴帽子’,沟坡植树种草‘披褂子’,沟底打坝淤地‘穿靴子’。”黄河水土保持绥德治理监督局生态工程建设科科长高健健说。
经过几十年努力,该流域已基本实现“泥土不下山、洪水不出沟”的生态治理效果。
依托“三道防线”,绥德县辛店沟流域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度达80%,林草覆盖率达75%以上,拦沙率达98%。
在南泥湾,通过水系连通、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控污染等举措,延安打造出陕北地区第一个湿地公园,湿地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栖息环境明显改善。
目前,南泥湾区域内主体水质保持在Ⅲ类以上,森林覆盖率达87%;有脊椎动物232种,其中鸟类132种,白鹭、苍鹭等水鸟数量显著增加,还观测到东方白鹳、黑鹳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如今的南泥湾,绿色乡村与红色旅游相映生辉,年接待游客突破100万人次。
近年来,陕西深入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湿地保护修复工程等,严守生态红线,加强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的保护,在重点河流、河段以及重点水功能区实施水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水土流失治理卓有成效,水生态系统稳步恢复,水源涵养能力有效提升。
治水保安澜
他是一位观察者,记录着江河湖海的“喜怒哀乐”。
从技术员到站长,陕西省三门峡库区水文水资源中心临潼水文站站长薛永安始终坚守在水文测报一线,用准确的预报和及时的信息传递,守护一方平安。
洪水和干旱是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时会给人民生命财产和国家经济造成巨大损失。精密的水文监测设备和先进的预测模型,可以对洪水的到来进行预警,为人员疏散和财产转移争取宝贵时间。同时,水文数据有助于评估干旱程度和范围,指导相关部门及时采取抗旱措施。
“远离河道,注意安全。”10月18日,陕西省三门峡库区渭南河务中心工作人员李拓宇一边巡查河道,一边劝阻钓鱼游玩的群众。
今年汛期已结束,但在渭河下游三门峡库区华州、渭南、大荔、华阴各段的河堤上,一个个身穿黄色救生衣的工作人员在开展安全巡查;渭河下游大堤上,施工人员在进行工程维修养护;库区水文站的测报信息不断被发到工作群……
江河安澜,百姓安宁。
陕西大力实施灾害防御安澜工程,加快完善水旱灾害防御体系,科学规划布局水旱灾害防御项目;深化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创建工作,实施60座大中小型水库标准化建设,推进冯家山、桃曲坡等8座水库矩阵管理全国试点,加快小型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建设;修订完善应急响应工作规程,分级分类开展江河、水库防洪和山洪灾害防御演练,切实提升灾害防御能力……
科学治水惠民生,聚力兴水促发展。在陕西,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治水愿景正逐步变为现实,碧水清流的美好画卷正在绘就。(记者 徐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