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记者从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获悉,今年冬季,我国近海部分海域预计海温略偏高,这可能对海水养殖和海洋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专家还表示,根据监测,今年秋冬季赤道中东太平洋将处于中性偏冷状态,可能形成一次弱拉尼娜事件。
什么是“拉尼娜事件”?
拉尼娜和厄尔尼诺有同一个家——热带太平洋,但二者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特点。拉尼娜事件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出现大范围偏冷,且强度和持续时间达到一定条件的现象,气象上一般称之为“冷位相”。
观测事实已经揭示了目前多年期拉尼娜事件的加速趋势。
部分研究表明,未来拉尼娜现象连续发生的频率可能增加,且数量也会随着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的增加而增加,范围从低排放情景下的 19±11% 增加到高排放情景下的 33±13%。这意味着,在已发生的多年期事件中看到的极端天气和气候,可能在未来更频繁地出现。
弱拉尼娜将加剧今冬气候的波动性
许多人误以为拉尼娜的出现,意味着我国冬天将变得更冷,甚至带来更多的超强寒潮,但“拉尼娜”和“冷冬”可不能划等号,它的影响甚至有点“复杂”。
弱拉尼娜将加剧今冬气候的波动性而非持续性严寒,呈现 “整体偏暖、前暖后冷、极端寒潮多发” 的特征。公众需要加强动态防御,减少依赖“冷冬/暖冬”标签,优先关注气象短期预报。
来源:综合中国天气、央视网、央广网、钱江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