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运会大幕正式拉开,当大家目光聚焦于赛场内的精彩与荣耀,一场细致而温暖的变革,正在赛场之外、市民身边悄然发生。从奥体中心流畅的慢行系统,到天河体育中心打开的城市街角,再到英雄广场上贯通的历史轴线。广州以赛促建、以馆兴城,围绕赛事场馆打造精致街区,实现“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彰显一座城、幸福一座城”。
奥体中心周边街区:城馆一体,激活“沉睡”的南广场
在十五运会“全民全运”理念引领下,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推动奥体中心实现从封闭场馆到“人民体育公园”的转型。设计团队以“减法”思维重构空间格局,将奥体南路、大观路原本仅0.6米的狭窄人行道拓展为3米宽的舒适空间,通过规整市政设施、释放路权,把低效区域转化为充满活力的慢行廊道。这一改变不仅实现了物理空间的拓宽,更引领市民走向更广阔的城市界面,让曾经被遗忘的奥体南广场焕发新生,成为衔接赛事与日常的活力纽带。
【资料图】
如今,这片开放空间已呈现出功能复合的体育生活图景,儿童滑板区、健身运动区、智慧运动区错落有致,五环主题的服务驿站与滨水景观交相辉映。这些改造既为赛时营造了优美环境,更构建了一个持续服务市民健身需求的城馆一体空间,真正让体育融入生活,让城市空间回归人民。
天河体育中心周边街区:无界融合,去掉围栏打开街角公园
在“无界体育公园”理念下,天河体育中心进行了一次从封闭场地到开放生活的空间焕新。曾经阻隔视线的围栏悄然隐退,取而代之的是东北与西北街角的两处街角公园。如今,960平方米的林下空间不再只是匆匆经过的通行通道,而是成为老人晨练、亲子漫步、市民小憩的温馨场所,完美融入周边社区的日常生活。
广东省建院以“无界”为设计愿景,通过绿意渗透与围界后退,将环卫设施、公共卫生间等城市功能巧妙融入景观体系,同时将市政人行道、地铁出入口与天体内部空间无缝衔接,构建出一条便捷的城市生活绿廊,为十五运会期间观众疏散和市民出行提供便利。每个街角通过缩小转弯半径,释放出约200平方米的宽敞驻足区;低矮通透的围栏替代原有屏障,既保障安全,又营造视觉延伸;全宽式坡道与防滑盲道的设置,则在细微处传递人文关怀,有力助推残特奥会“零障碍赛区”愿景的实现。
省体育场周边街区:文脉新生,打通750米纪念轴线
在广东省人民体育场周边精致街区改造中,广东省建院对城市文脉进行了梳理与激活。通过新建联通平台,成功打通“烈士陵园—英雄广场—省人民体育场”750米传统纪念轴线,实现的不仅是空间贯通,更是红色文化与体育精神的时代共鸣。
较场西路的一棵老榕树,则是对城市记忆的那份温柔守护。这棵见证了街区数十载的变迁,曾因树下的交通混乱与非机动车随意停放,造成街区“梗阻”。改造通过巧妙的空间腾挪梳理,为非机动车提供停放场地,打通南北双向车道,化解交通困局,让大树不再被非机动车包围,继续守望街区。
在民生细节处,广东省建院创新设计的街区色彩管理系统,运用砖红色空调格栅与白色飘檐整合立面,在既满足居民生活需求的同时重塑岭南建筑风貌;东华西路转角处曾经的垃圾处理场经过重新选址与设计后,也已蜕变为整洁有序的城市节点,以崭新面貌迎接四方来宾。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李天研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