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陈家祠
在广州市中山七路,有一座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装饰最精美的祠堂式建筑——陈氏书院。
明清时期,外地人、候补官员、备考科举的士子以及一般的老百姓都有出入广州城以及在广州城内寻觅落脚点和居所的需要。为了满足这一需要,各地的乡下宗族组织在广州城中建造了各姓合族祠。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广东各县陈姓宗族集资兴建的陈氏书院落成。
1959年,以陈氏书院为馆址成立广东民间工艺馆,1994年更名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2002年、2011年、2025年,陈氏书院三次入选“羊城八景”,2006年被评选为“广州城市文化名片”。历经百余年风雨的陈氏书院,连绵不绝地向世人展示着其历史、文化、艺术价值。
郭沫若曾作诗盛赞陈氏书院“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果然造世界,胜读十年书。”陈氏书院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6400平方米,以“聚贤堂”为中心,分为三路三进,共九厅六院,以其盛大壮丽,号称“百粤冠祠”。其建筑装饰以“三雕、二塑、一彩、一铸”最负盛名,也即木雕、砖雕、石雕、陶塑、灰塑、彩绘和铜铁铸。陈氏书院灰塑累计总长2562米,总面积约2448平方米,规模之大为岭南之冠;后进大厅的11座8米高的木雕神龛罩,是广东现存最大型的清代木雕杰作;大门上气势威武的彩绘门神,规模也是广东最大。这些建筑装饰的题材从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戏曲人物,到祥禽瑞兽、花卉果木、亭台楼阁,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种种祈盼。
建馆六十多年来,在一大批爱国人士、著名学者和国家工艺美术大师的无私捐赠,以及几代工艺馆人多方努力征集下,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已收藏各类珍贵文物与现代工艺精品20000多件(套),其中国家级珍贵文物近3000件(套),是广东省内博物馆中收藏明清以来广东民间工艺精品最为丰富的艺术类博物馆,涵盖了广东省所有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工艺门类。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卜松竹 通讯员袁文婷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维宣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