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近年来,丹寨县以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抓手,通过健全机制、强化培训、融合发展和示范带动等举措深挖和培养优秀非遗人才,助力乡村振兴。

健全机制,扩大“名工匠”基本盘。通过进一步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体制机制建设,将县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年限由三年修改为一年,畅通人才上升渠道,拓展发展空间,让广大非遗行业从业者和传承人得到肯定,从而拥有更多发展机会,也更有利于发现更多优秀民间艺人,促进非遗人才队伍建设。

强化培训,打造“名工匠”新阵地。通过巩固非遗传播阵地,加强规范管理,广泛开展非遗宣传、展示和传承活动,提升非遗影响力。依托非遗传承基地、传习所等,积极开展非遗“名工匠”进校园进社区活动,不断增强非遗“名工匠”自信心和自豪感。

融合发展,开发“名工匠”潜力股。通过强化非遗与旅游融合,加强开展导游、线路开发、旅游商品设计等方面的旅游业务培训,提高非遗“名工匠”接待能力和导游知识,把非遗“名工匠”培养成具备导游能力的“非遗旅游达人”,让游客深度了解和体会非遗魅力的同时,还能体验到贴心的温暖服务,让非遗“名工匠”搭上产业发展快车。

示范带动,做优“名工匠”传承链。立足于深厚的非遗手工艺基础,结合“贵人服务”和“两员”服务,为国春银饰、宁航蜡染、杨芳蜡染、石桥黔山古法造纸、卡拉鸟笼、蓝锦染艺等十余家非遗龙头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不断提高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辐射带动原料生产基地、产品生产基地、个体手工坊、合作社等非遗“名工匠”稳定就业,传承非遗手工技艺,实现传承与保护持续健康发展。

供稿 中共丹寨县委组织部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