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千年秀林”郁郁葱葱,每棵树都挂着独一无二的二维码“身份证”。几十公里外,上万平方米的雄安站车站屋顶上,一排排整齐的光伏板源源不断地供应绿色电能。

如今,绿色生态已经成为雄安的重要名片和符号。在这座“未来之城”,绿色与科技同频共振,各类新技术广泛应用,建成了一批高质量的“绿色建筑+”示范项目。

在“千年秀林”项目,记者看到了大片整齐的苗景兼用林随风摇摆,不少树苗已经长得碗口粗。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造林项目现场负责人王磊告诉记者,自2017年开始施工雄安新区第五标段造林任务以来,施工团队已累计栽植树木2000万余株。


(资料图)

“和过去植树需要挥锹铲土不同,在我们的项目,自动栽植机、单杆支撑钻孔器等新设备正被广泛使用,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并创造了苗木日栽植量6万株的纪录。”王磊说。

据了解,雄安新区是我国首例探索平原地区大面积异龄、复层、混交样式近自然森林建设的地区,除了机械化、智能化的造林,还同步创建了“数字森林”,全方位创新植树造林的理念、模式、技术、养护等流程,大力加强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科技手段的应用,以此打造全国植树造林的“雄安样本”。

“雄安的每一棵树都有对应的二维码,就像一张‘身份证’涵盖着苗木从培育到出生、成长的每个过程的信息。而每一个树的记录,都是未来构成‘数字森林’‘数字雄安’的基石。”王磊说。

节能也是雄安新区城市绿色建设的重要一环。

平整的建筑屋顶在中部高架候车厅处向上抬起,拉开的15米缝隙将自然光引入室内,形成的“光谷”点亮了整个进站大厅。上万平方米的光伏板覆盖了椭圆形的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源源不断的电力。这是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站房一景,也体现出工程无处不在的绿色节能理念。

“雄安站是一座绿色建筑,绿色是前提,不仅执行国家绿色建筑最高标准,还广泛应用新材料、新技术,让站房更有现代感,更加绿色、环保。”中铁十二局集团雄安站房枢纽工程项目部科技部部长郑河舟介绍道,“光伏屋顶收集的能源,能够满足车站20%的用电需求。而屋顶中央的‘光谷’,不仅改善了环境、丰富了室内空间效果,还增加了地面候车厅与高架候车厅的联系,同时满足了采光、通风、消防排烟等技术要求。”

中国铁建·铁建中心同样是节能的代表性项目。站在雄安站枢纽片区二号地项目工地上,中国铁建地产雄安公司总经理王春雷告诉记者,他身后的铁建中心5号展馆项目采用零碳技术,可以利用太阳能和地源热泵等技术达到“自给自足”,真正做到“零碳”排放。

“为了实现建筑整体的‘自给自足’,我们从设计阶段开始就将‘零碳’加入考虑,并在整个建设过程中根据项目情况合理优化。这栋楼设计了非常完备的能源系统,包括建筑光伏一体化、光储直柔、地源热泵、新风热回收等,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投入运营后可以实现每年减排170吨以上二氧化碳。”王春雷说。

如今,“未来之城”雄安作为最年轻的国家级新区,正践行着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向着生态之城、绿色之城、创新之城不断迈进,也为中国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特色示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