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这本书时,我窥探到了世界的真相和人的内心
提到“家”这个字,你会想到什么?
房子、婚姻、父母、孩子……
(相关资料图)
长大后,有人寻找伴侣组建新的家庭,有人独自为家,自由生活。
家不仅是连接血缘关系的场所,更是归属感与安全感的来源。家如同一个柔软的精神故乡,让人远离残酷的外部世界。
但在家庭主妇英华的眼中,“家”却成为让她战栗的存在。
当花束般的恋爱枯萎时
英华和起汉是作为笔友认识的。
他们用书信传递想法,如同一首首青涩的诗。毫无恋爱经验的英华面对这场亲密关系,既欣喜又慌张,最终把身心交付给了这个为她作诗的男人。
起汉用篱笆和砖瓦为英华搭建了一个家。外墙看上去无比牢固,但英华始终觉得,这个家摇摇欲坠,她每时每刻都想要逃离。
起汉渐渐变成了和初见时完全不同的人,不体谅英华操持家庭的辛劳,反而厚颜无耻地觉得那都是理所应当的。每当英华带着愤怒的心情想要离开时,她总是咬紧牙关说服自己:等孩子们长大成人后再说!
这句话像诅咒一样纠缠着她,成为束缚她的牢笼,又成为支撑她的希望。
孩子磕磕绊绊长大后,英华渐渐觉得:“就这样度过余生,也未尝不可。”但这个想法只维持到大女儿结婚的前一天。
这天晚上,英华无意间听到起汉打电话,才知道他借钱投资,竟然亏了一亿韩元。起汉冷冷地对着电话说道:
“反正那个女人什么也不知道。”
英华回到床上,这句话不断纠缠着她,像逐渐长大的蟒蛇一般支配了她的内心。
婚礼仪式结束后,英华开车回家,忍受着坐在一旁的起汉抱怨礼金,抱怨世道……不知不觉间,车驶到一片公寓施工地。
英华看着高高耸立的建筑,突然间从未有过的勇气涌上来,一口气把心中的不快和盘托出。在英华的述说中,起汉的影子消失在了灰色的楼宇间。之后发生了什么,无人知晓,英华也没有一点记忆。最终,神志不清的起汉在湖边被警察发现了,脑部受到了无法恢复的损伤。
生活最终如英华所愿,安静下来。
起汉摆脱了生命危险,却变成了植物人。但英华觉得他的身体沉重肮脏,根本不像植物。
她有时感觉起汉已危在旦夕,但起汉一直不好不坏地躺着,一个月、一年、三年……他在孩子们的记忆里渐渐变成了一个好人,一个可以理解的人,一个不幸的人,一个活着却只能被思念的人。
英华望着眼前的家,一种不可名状的心情在身体中蔓延开来……
每一个蕴含过往记忆的家
都是我曾想逃离的地方
这则故事选自韩国短篇小说集《别人家》。
英华在家庭中扮演着忠实的母亲和妻子的角色,对她而言,家是一个自我被不断压榨、被急躁的家人们吞噬的地方。最后被冠上“好人”之名的,反而是这场关系中的“加害者”。
孙元平 来源于Channel Yes网站采访
这本书的作者是韩国女作家孙元平,她的作品现实主义色彩浓烈,聚焦社会问题,用冷峻平实的文风剖析人与外界、自我的冲突,描绘错综复杂的现实世界。
孙元平出生于韩国首尔,受家庭影响,从小便过早地接触了复杂的社会,看到人性背后的阴暗,但这并没有让她退缩。到大学时,她选择了社会学和哲学专业,进一步认知世界。
孙元平曾多次申请文学奖,用过三十多个笔名,但最终收获的是一连串的失败。她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说:
“每天写一些没人想要、没人要求我写的东西,这就是生活的痛苦。尽管如此,我并没有放弃写作。”
孙元平 来源于Cine21网站采访
2016年,孙元平出版了长篇代表作《杏仁》,迅速成为畅销小说,讲述了一位有“述情障碍”的少年的成长故事,以主人公允载的先天情感认知障碍为镜子,映照出各种人性。孙元平也作为第一个获得日本书店奖翻译小说类奖项的亚洲人,逐渐进入大众视野。
曾有人问她,写作意味着什么?孙元平回答说:
“这是一份工作,一种爱好,也是一种与世界产生联系的保证。我无能为力,唯一能做的就是写作。”
2021年,孙元平将创作生涯中的短篇汇集成册,出版了首部短篇小说集《别人家》。
这部作品聚焦东亚社会热点话题,描绘当代人的困境。谈起出版这部小说集的理由,孙元平提到,疫情过后人们花更多的时间待在家中,“家”这个空间的意义也扩大了,这是值得思考的事。
从肚子里冒出的饥饿感
就如同我人生的味道
《别人家》共收录了八个不同视角的故事。
有想逃离婚姻枷锁的中年女子,感情不和却被迫扮演“假面夫妇”的夫妻,全租房里终日惴惴不安的租客,养老院里的破产姐妹……孙元平以“家”为主题,刻画缺失归属感的人群和那些想回避却不得不共存的情感。
被旁人不断消耗的人生;
归属感与生活主导权的丧失;
明明身在自己家,却像是在别人家……
狭小的空间会吃人,四面墙向中间扑来,当源源不断的孤独与空虚感逼近,想占据更多的空间就像是一种本能。人们需要更宽敞的房子,也迫切想建立自己的家。
但现实永远是,他人会闯入私人空间,每个人都不可能孤立于社会之外。
韩国小说家白秀麟评论道:读这本书时,我窥探到了世界的真相和人的内心。这种感觉凉飕飕的,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住的地方也终究不过是“别人家”罢了。
《别人家》聚焦婚姻、女性、养老、厌童等社会话题,用尖锐大胆的笔力,直指东亚社会最具争议性的问题:
婚姻、生育到底给女性带来了什么?来之不易的孩子,会像“怪物”一样蚕食母亲的生活吗?退休后,无儿无女的人要怎么度过晚年……
孙元平用敏锐的双眼捕捉最细微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现象,像一面镜子,将潜在问题放大,让读者正视现实。
不过,读过她的文字,你反而会冷静下来,捕捉到深刻的思考:在荒诞的现实、封闭的家屋外,似乎还存在着另一种救赎的可能。
人需要常常自省,透过矛盾与裂痕看到曾被回避或遮挡的事物,重拾遗失的内心。如果我们能透过别人的生活回归自己的人生,唤起对生活的审视,那这本小说集就有了意义。
生活会给某些人带来痛苦,也会给某些人带来欢乐。但不管是痛苦还是欢乐,都应该不是纯粹的。
——《箱子里的男人》
孙元平在后记中写道,《别人家》这个名字是一把万能钥匙,可以作为小说、电影,甚至是美术作品,或者是诗歌的名称。因为艺术对我们来说,归根结底就是别人的生活,是在描述与我们不同的人们的生活。
或许你也曾像书中人那样,痛苦地挣扎于当下,在一个个失眠的夜里寻找吾身归处。但世上可能也有一个人,正守候在你所栖身的狭窄的房间外面,与你一同等待黎明的到来。
文中部分街景拍摄者:Orange_cc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