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发布会现场  澎湃新闻记者 周頔 摄

当前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有多严重?为什么会产生债务陷阱?又要采取怎样的防范补救措施?


(资料图片)

8月3日,在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和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中国论坛共同主办的《金融资本的陷阱:国际债券对发展中国家主权债务可持续性的影响》报告发布会上,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主任唐晓阳表示,2008年后的12年间,中低收入国家发行的国际债券(主要是欧洲债券Eurobond)增长近400%,2020年达到17372亿美元, 占这些国家外债比例超50%。而且债券利息高,付息费用占其利息总支出63.2%,远超传统的双边与多边债务, 成为发债国家债务压力的主要因素。

唐晓阳指出,非洲国家的国际主权债券增长速度尤为惊人,10年间翻了5倍, 超过20个非洲国家发行了国际主权债券(常通俗称为欧洲债券)。同时,国际债券大多以美元计价,在美元加息周期中,汇率与利息双重上涨显著增加了发债国的还款压力。

在回答澎湃新闻记者关于美联储加息缩表对发展中国家债务影响的提问时,唐晓阳表示,美联储加息缩表政策主要是基于本国通胀等经济情况而定,并不会在意其对其他国家的影响。当前美联储加息或还不会停止,这对于发行国际债券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以美元作为定价货币的国家会增加很多不确定性。

“2023到2025年,非洲国家将迎来偿债高峰。2025年前到期的债务总额逾1060亿美元。”唐晓阳表示,量化数据分析发现有8个国家主权债券违约风险较高。其中赞比亚、斯里兰卡、阿根廷已发生债券违约,造成严重的经济社会动荡。加纳、安哥拉、埃塞俄比亚、苏里南、萨尔瓦多等国也出现债务恶化、再融资困难现象,亟待采取措施,避免债务危机进一步扩大。

唐晓阳表示,债券发行激增与危机源于国际金融资本在发达国家经济低迷时鼓励推进新兴市场发债,以获取高额收益。但将缺乏发债经验与风险承受力的新兴国家引入了市场高风险的陷阱,使其在当前经济下行、美元加息的时期受到多重因素叠加冲击,经济周期波动被显著放大,而发展的可持续性遭遇严峻挑战。

唐晓阳指出,新兴国家国际债券发行时出现的顺周期、高利率、集中到期、汇率波动、评级短视、用途不当等教训需要总结改善。国际社会应多方合作,营造符合发展中国家特点的国际金融体系。

对此,唐晓阳提出四点政策建议:

第一,IMF等国际金融机构需要认识到国际债券的潜在风险,帮助发债国充分了解分析不同融资渠道的利弊,尤其是对发展的长期影响。并为经济结构脆弱的前HIPC国家提供更多的过渡性优惠贷款。

第二,加强对国际债券资金用途的引导,使更多的资金用于能帮助国家获得持续收益的生产性项目,从而能增强经济造血能力,改善财政收入,提高信用评级,便利进一步融资,形成良性循环。而避免依赖发行债券偿还贷款,导致利息升高、信用下降的恶性循环。

第三、发行国际债券的货币可以多元化。过度依赖美元债券会使发债国受美联储货币政策变化的严重冲击,而发行多种外币的债券能更有效地分散汇率风险。

第四,进一步完善适合发展中国家的长期评级机制与市场预警模型。要充分意识到发展中国家受周期性经济波动冲击大,而能居安思危,整体谋划,在经济繁荣期为经济衰退期做好铺垫准备。国际融资要着眼发展中国家经济的长期平稳发展,而不是为短期的商业利益服务。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