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讯(记者 范晓林)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在各种助老服务中,助餐是困境老人助医之外最为迫切的需要。12月11日,爱德基金会携手阿里巴巴公益、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在宁发布的《中国困境老人服务发展报告》显示:创立8年的“爸妈食堂”老人助餐项目迄今已累计提供助餐服务195.3万人次。

“人间烟火气,最抚烦人心。今冬的第一缕暖意始于一碗热腾腾的饺子。”家住南京浦口区永宁街道85岁的王旺英与老伴张学金一生孕育三儿一女。早年,二儿子远赴朝鲜,骨肉分离,母亲在多年的等待中哭瞎了双眼。后来好不容易盼回了儿子,小儿媳妇却在14年前病逝,撇下年仅6岁的小孙子。老两口身体都不好,平时省吃俭用,“三餐凑合对付”是经常的事。南京市浦口区永宁街道青山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张圩社区“爸妈食堂”志愿者了解后,将两位老人都纳入了资助名单。从此,“红马甲们”便成了爷爷奶奶的“常客”。

论坛会场。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范晓林 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谢谢你们这帮孩子,吃饭给送家里,还上门给我们包饺子,我们感到很幸福!”当“红马甲们”煮好了第一盘饺子出锅,张学金迫不及待地让老伴先尝:“不咸不淡,真好吃,辛苦你们了......”

一碗热腾腾的油渣饺子上桌,老两口相互喂吃,相濡以沫的温馨一幕,不仅温暖着银发老人的心,更让志愿者们收获了幸福和快乐。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在这份《中国困境老人服务发展报告》上看到,2014年,爱德和阿里巴巴公益联合发起“爸妈食堂”老人助餐项目,8年来在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开设了167个助餐点,累计提供助餐服务195.3万人次。为全面了解老人需求,2021年11月,由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友华担纲,爱德基金会、南京大学和南京财经大学共同合作,对“爸妈食堂”项目开展了一次评估调研,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收集了70个助餐点和310位受益老人的信息,对此进行深入分析,形成该报告。

爱德基金会理事长丘仲辉致辞。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范晓林 摄

据爱德基金会理事长丘仲辉介绍,当前我国60岁以上人口超过2.6亿,总人口18.7%,并且人口高龄化趋势明显,日益增长的老年群体蕴藏着极大的养老服务需求。“爸妈食堂”项目资助对象为60周岁以上经济困难的重病浅疾老人、75周岁以上经济闲难的空巢独居老人。受助老人每天可享受一份温暖的午餐以及专业组织提供的助老服务,资助规模视当年筹款情况以及受助区域困难老人数量而定。统一餐标为:一大荤一小荤一素一饭一汤,10.8元/餐,具体可根据当地饮食习惯,将面食代替米饭。

据透露,“爸妈食堂”项目自2014年12月上线至今,仅项目发源地南京地区累计就筹款1100多万元,8年来累计资助南京市60多家社会组织,覆盖南京10个区、40多个街道,开设“爸妈食堂”助餐点120多个,为4000多位困境老人解决了用餐难的问题。如今,“爸妈食堂”项目服务范围已从最初的南京,辐射到全国20多个省市。

在论坛上,来自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江苏省发改委、民建广西区委等政府部门,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院等高校及研究机构,阿里巴巴公益平台及数家爱心企业的嘉宾们就《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新探索——普惠养老》议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分享。

校对 徐珩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