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大省的江苏,2022年继续加大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记者从江苏省工信厅获悉,2022年江苏省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达到66.4,连续八年居全国第一,相比于全国平均水平59.6高出11.4%。其中,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分别为74.2、63.5、54.8。江苏为何能保持领先地位?记者采访了江苏省工信厅和两化融合方面的优秀企业。

凯伦股份

全年超3万家企业实施两化转型


(资料图)

分地域看,各设区市两化融合发展水平从高到底排序依次为:苏州(73.2)、无锡(72.2)、南京(72.1)、徐州(66.7)、南通(66.1)、连云港(66.0)、镇江(65.7)、常州(64.3)、扬州(64.3)、盐城(62.8)、宿迁(61.9)、淮安(61.7)、泰州(61.6)。

从具体指标看,江苏在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数字化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数字化生产设备联网率、电子商务普及率、实现智能化生产的企业比例、实现网络化协同的工业企业比例等七项关键指标方面位居全国第一。高端装备、生物医药、工程机械等8个重点行业中有6个行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0%以上。

华利达集团

制造企业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唯有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步伐,才能在未来发展中赢得竞争优势。近年来,江苏累计41249家工业企业开展两化融合及数字化转型线上评估,28968家企业开展智能制造成熟度评估。2022年江苏省超3万家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工作,其中2.2万家企业完成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诊断,1万家企业完成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项目。

“无法度量就无法管理。”据江苏省工信厅介绍,自2010年起,江苏连续12年与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联合研制《江苏省两化融合发展数据地图》,通过4万多份线上问卷填报,涵盖31个工业大类、100多个细分行业,结合现场诊断调研对全省两化融合发展全景进行量化测评和精准画像,为政府精准施策提供大数据支撑。

华利达集团

一批优秀企业尝到融合“甜头”

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至关重要,它们的经验值得行业思考和借鉴。在江苏省工信厅的推荐下,记者采访了部分两化融合方面的优秀企业。

“2002年开始做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后,规模化快速反应能力不断提升,订单生产周期缩短至14天,部分10天,发货及时率提升至99%以上,原来周期在50-60天。”华利达集团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公司主要业务是服装出口,以全球制造服务全球品牌,主要生产羽绒服、外套等。通过企业信息化系统与客户的全球系统直连,店铺与产品,市场与现场信息共享,无缝对接,逐步达成以销定产,降低库存的目标,提升了订单快速响应能力。

凯伦股份

凯伦股份副总裁陈洪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两化融合的指引下,围绕过程维、要素维、管理维,针对高分子防水卷材产品的生产特点与控制要求,打造了生产运营集中管控的能力,使月均产量提升了1.5倍,产品质量达到国际一流水准,批次合格率提升到99.7%;订单交付周期缩短至5天,交付及时率达98%。公司投资的苏州凯伦高分子产业园年设计生产能力1亿㎡/年,全线建成后,将成为全球单体工厂生产规模最大的高分子生产基地。

华利达集团

政府将帮助中小企业实现两化转型

江苏省工信厅表示,接下来将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场景和实践案例,帮助中小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创建一批“数字领航”企业、培育一批传统行业改造示范企业、打造一批专精特新“小灯塔”企业、建设一批区域样板,带动广大中小企业“看样学样”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推动重点产业集聚发展。加强国家和省综合型、特色型和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梯度建设,打响“工业互联网看江苏”品牌。

近年来,江苏把数字经济作为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奋力建设“数实融合第一省”。截至2021年底,全省制造业增加值达4.2万亿元,占全国比重13.4%、占地区生产总值35.8%,均居全国第一。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软件和物联网等10个集群入围国家级,总数全国第一。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约为10.3%,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6%。截至2022年11月末,江苏省5G基站18.30万座,数量全国第二;上线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51个,服务企业数超过13.9万家,均居全国首位。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徐兢

校对 盛媛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