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李晓青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4月13日,三大国际评级机构之一的标普在最新的一篇报告中表示,中国2023年债券违约将会减少,陷入困境的房地产开发商将更多地采用债务重组的方法。
标普大中华区企业主管Charles Chang表示:“中国没有违约危机。去年境外债券违约率飙升至史无前例的6.2%,完全是由房地产公司推动的。”
Charles Chang称:“2022年,房地产行业的境外违约率几乎增加了两倍,达到25%,但非房地产行业的境外违约率减半,降至0.6%。随着房地产市场企稳,以及更宽松的政策支持开发商获得流动性,违约率今年将会下降。”
境内市场方面,标普认为评级较高的发行人偿还的债券金额超过2022年年中以来发行的债券,减少了较高信贷质量的供应。在境外市场方面,2023年到期的公司债券(1110亿美元)将少于2022年到期的公司债券(1410亿美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消费行业到期金额更高,面临更高的再融资风险。
Charles Chang表示:“在境内市场,企业转而与银行合作,推动今年的贷款增长了三分之一,债券发行量减少了一半。”去年境外债务违约金额达到540亿美元,主要由房地产公司主导。境内违约以民营企业为主,其违约金额达到2550亿元人民币(合370亿美元),而国有企业的违约金额降至16亿元人民币。
近期大多数受困房企案例刚刚进入全面重组阶段,今年全年或将出现更多重组。Charles Chang表示:“清算仍将是罕见的,更多的违约将通过庭外和解来解决,过去庭外和解的回收率更高。”
另一家国际评级机构惠誉在最新的一则报告中称,有几个共同因素帮助几家受评的和其他未受评中资民营房地产开发商维持信用状况,并帮助其避免违约(包括不良债务交换)。其中关键因素包括专注于更传统资金来源带来的财务灵活性、强有力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以及高效的现金流管理。另一方面,业务规模一直是一个影响较小的因素。
更加依赖传统资金渠道的开发商(特别是那些银行贷款在其借贷组合中占比高的),其资金渠道相对稳定。与资本市场债务相比,银行贷款的灵活性更高,且还款压力更小。越多的优质未抵押资产越有助于拓展开发商的融资渠道。
惠誉认为,风险管理更稳健的开发商会尽力避免过度使用复杂的与有限的透明度相关的灰色融资渠道。加强现金流风险隔离环节中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是未违约开发商在销售量下降的情况下,保留足够的流动性缓冲和实现正常运营的关键。这类公司也倾向于保留更大的流动性缓冲(包括流动性金融投资),这使其在利用内部资源履行项目层面外的偿债义务时处于有利地位。
惠誉称,有效的现金流管理和多样化的现金流入,极大限度地减少了因营运资本需求和债务偿还引起的流动性枯竭。一些未违约的开发商,受益于其他业务(如投资物业和物业管理)的自由现金流。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