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进入2023年,消费零售行业跨国公司并购重组和战略合作,开始活跃起来。目前的态势有什么特点?未来趋势又会怎样?行业资深专家李竞先生对此进行了专业解读。

李竞,目前是Metro Group的全球副总裁,负责亚洲的投资并购和业务发展工作,是该集团在亚洲的最高级别领导。李竞在业界广为人知,因其在并购重组、战略合作和市场进入/退出领域的深厚经历及原创方法论。

据悉,李竞先生的从业经历和很多跨国企业高管类似,他本科和硕士均毕业于国内和国际名校,在新加坡从管理咨询行业开启职业生涯。后转任500强跨国公司的管理职位,工作成果斐然。在他看来,在其职业生涯早期,当时中国的并购重组和战略合作活动已经很活跃,但大部分效率虽高但专业性稍欠。

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中国率先推出4万亿刺激计划,使得大量跨国公司的避险资金,纷纷涌入中国,从而催生了大龄跨国企业的并购合作案例。他在普华永道工作期间,就领导或者参与过大量“走进来,走出去”的战略合作项目。那个时候,因为跨国企业的介入,并购活动开始逐步规范,并开始流程化,投行、法律、会计和管理咨询等专业机构的协助也是必不可少。

这个趋势在2018、 2019年达到高潮。那时候很多企业家都信心满满,希望通过并购合作能实现跨越式发展。以他本人的经历而言,2018年他加入Metro Group任集团高管,负责亚洲并购重组和战略合作事宜。2019年集团决定出售80%中国业务股权,因为中国业务盈利良好,引得众多市场大碗和知名私募基金来竞标。最后该交易2020-2021年完美收官,企业估值高达1.9亿欧元,也是因为交易双方认同积极的协同效应假设和相应估值溢价,以期实现突破性的发展。

目前,企业家对未来经营环境的评估更加全面,同时对协同效应的计算趋于均衡。因此,并购合作中的估值也受到外界影响而呈现稳健的趋势,也是一个逐步回归理性的过程。

趋于理性的背后,是不是也有资本市场的考量?李竞认为,在中国银监会发布新规后,企业都在积极寻找从国际资本市场,特别是纽交所和纳斯达克获取国际资本投资的替代方案。目前替代方案尚未完全成熟,使得企业在并购合作时也不得不考虑降低资金杠杆,而不是像以资本市场高资金杠杆并购来撬动高增长。

李竞表示,“理性是一个褒义词,这说明当前阶段,并购重组和战略合作,趋向于重质不重量。当前阶段,并购合作正在回归本质,为产业整合、财务绩效、以及市场进入和退出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

展望未来,李竞认为,虽然挑战不少,但未来中国市场并购重组和战略合作机会还是会越来越多。一方面“IN CHINA, FOR CHINA”的跨国企业会延续早期制定的中国长期发展战略,这样的战略布局一般会涵盖至少5到10年。除了维持自身的增长动能,也会考虑通过并购重组来抢占新的市场高地。另一方面,新形势下,不少跨国企业也会考虑通过加强和中国企业的股权战略合作,为中国市场的发展找到另一条康庄大道,而不是坚持独资和仅凭自己的力量来开拓市场。总之,“发力”本地新赛道,“借力”本土新势力,未来消费品零售企业的并购重组和战略合作大有可为。 (杨文)

校对 徐珩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