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不出户便可欣赏戏曲音乐会,动动鼠标就可预约文化培训,透过屏幕就能感受浓烈的节日氛围……近年来,贵州省文化馆(以下简称“省文化馆”)借助数字化升级改造,将群文活动、艺术展览、非遗保护、宣传教育等服务搬到网上,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实现了公共文化供给和需求的精准对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贵州省文化馆数字平台。贵州省文化馆供图

因地制宜建设文化云平台、不断提升服务效能、拓宽服务范围,省文化馆着力推进数字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通过增强公共文化获得的便利性、公益性、均等性,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为满足人民美好精神生活需要提供了有效途径。

文化获得 生活丰富了

在数字文化馆平台开设的赶大集专区内,入驻了320家供应方、274家需求方,开设文创店铺13个,加载本地文创产品102种……2021年,省文化馆启动公共文化云建设项目,将“互联网+”与公共文化服务进行深度融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群众文化资源、提供全民艺术普及服务,为群众提供更为智能、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

省文化馆积极拓展线上功能,一方面开启线上服务模式,在微信公众号、贵州数字文化馆平台及时上传活动预告信息、开设预约通道,群众动动手指便可就版画体验、公益美术课、相声演出等活动进行预约入馆。另一方面,扩宽网络宣传阵地,通过短视频平台广泛传播各类文化艺术活动,让群众在家就能接收艺术展览导赏、地区传承文化纪录片、全民阅读推广等活动内容。

不仅如此,为破解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的质量效率不高、规模不足和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省文化馆作为“枢纽中心馆”,积极推进多层级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构建起覆盖城乡、标准统一的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网站体系,实现各级平台数据互联互通、资源共建共享,让市州文化馆、县文化馆、乡镇文化中心等都能为群众提供内容丰富、优质高效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不断推进文化融合向城乡融合的转化。

文化慕课身心舒畅了

“宅家抗疫之时,运动健身不迟。”今年9月,省文化馆在微信公众号上推出“云”端舞蹈健身课,通过简便易学、科学有效的健身视频,缓解群众疫情居家期间的焦虑和疲惫。不仅如此,省文化馆通过开设覆盖各年龄阶段的文化慕课,以针对性、多样化的内容,督促群众保持积极的身心状态。

省文化馆以“云复工”的形式“开门迎客”,坚持“闭馆不闭网,服务不打烊”,依托国家公共文化资源并发挥自身文化特色,加快推进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如今,群众在家也能使用涵盖地方特色文化、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等题材的数字资源库,学习制作涉及靛染工艺教学、侗族大歌等内容的才艺培训课程,观看“多彩激情广场桃源铜仁”省优秀广场舞展演等文娱活动视频,满足各种学习和娱乐需求。

此外,省文化馆加快构建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有效提升服务效能。群众可通过预约进入省文化馆,在泥哨、苗绣、蜡画等六个观摩体验点参与互动,此外,点击进入“省文化馆”直播间,也能在线观展,实时参与礼品抽奖、“点单”创作等活动。线上线下互补产生的倍增效应,让群众享受到更高品质、更加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文化参与 认同提升了

端午节期间,制作推送公共文化服务进景区活动短视频,宣传贵州山水之灵和文化之美;通过多彩贵州文化云直播“红色故事会”,讲述红军长征在贵州发生的故事……省文化馆整合网络资源、运用新媒体技术创新传播方式,让群众更易于、乐于接受公共文化信息,发挥出文化宣传的作用。

上线“文化艺汇”小程序,内置数千种文化资源;开展“以心换新·温暖跨年”元旦新知识竞答活动;邀请群众对“贵州省全省优秀群众文化品牌网络评选展播”进行投票……省文化馆搭好“戏台”,让群众参与“表演”,激发其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真正实现文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目标。

丰富文化内容供给、扩宽文化服务载体、创新文化传播形式,省文化馆不断推进文化产业与数字技术融合共促,满足了人民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也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群众间的文化成长正在促成整个城市的精神生长。

关键词: 线上线下 文化资源 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