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大二学生张佩,目前已在校内开办的重庆纽摩新科技有限公司连续上班近一个月。工作中,在国家级技能大师杨晓理的带领下,他认真分析汽车发动机精密零部件所需工艺和设计数控机床编程,不断攻克技术难题,确保产品精度达到0.01毫米。
“非常感谢学校提供的平台,让我有机会更好地提高职业技能,为毕业后迅速投入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张佩说。
产教融合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一招。“办学过程中,学院积极与公司进行深度合作,其中一项举措是引进制造类企业直接在校内开展生产,搭建教学工厂,师生均需到一线进行轮岗学习和投入生产工作,强化技能人才的现场应用能力,提升学生为企业解决实际难题的水平。”贵州机电职院机械工程系主任罗勇说。
(资料图)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教育部等五部门日前联合印发通知,面向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职业场景,启动实施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规划到2025年,累计不少于500所职业院校、1000家企业参加项目实施,累计培养不少于20万名现场工程师。
先进装备制造业是贵州十大工业产业之一,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支撑。近年来,结合制造业中出现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贵州职业院校纷纷立足市场需求,优化各类办学条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为适应贵州新型工业化,培养能够操控高端生产设备的职教产业工人,2021年,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建成西门子数字“双胞胎”智能生产技术实训基地。在教学实训中,学生可根据所学智能制造产线的理论知识,配合使用NX三维设计、机电一体化概念、生产线数字化仿真等软件,对设计的生产线进行机械系统数字化建模、控制系统的虚拟运动调试,并控制实体产线与虚拟样机同步运动。
链数字,赢未来。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社会,如何借助数字化技术探索职业教育新模式,提升学生数字技能,增强职教的适应性,是职教领域的重要课题。
贵州省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周宝英表示,当前,职业教育迎来了数字化转型创新发展的时期,数字技能人才培养、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资源开发利用等已成为职教数字化转型的重点行动。数字化转型不仅是职业教育应对数字化时代发展与挑战的必然选择,更是职业教育全系统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重塑职业教育新生态的内在需求。
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南京第五十五所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共建贵州工业互联网产业学院,未来,产业学院将引入公司在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最新研究成果、真实应用场景及项目案例等,打造一套适用于工业互联网等专业领域的人才培养体系,服务贵州工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也持续在服务先进制造业发展方面发力。2022年秋季学期,学院将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3个专业进行整合,新开设智能制造装备技术专业,共计招生270余人。
“学院深入企业进行多方调研后发现传统制造业从业人员饱和,而拥有数字化技能的人才非常缺乏。此外,传统制造业从依赖人力操作的流水线式生产,到通过数据采集实现自动化生产,已成为工业发展的趋势。因此,学院对专业进行了及时调整,让学生的技能更契合行业发展最新动态,助力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贵州轻工职院机电工程系副主任陈华说。
依托国家级“双高计划”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群资源优势,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在智能制造装备技术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加入了多门大数据类课程。同时,系部还将该专业的工业互联网应用方向作为试点,推动大数据与制造业人才培养深度融合。
近年来,“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已深入开展,贵州职业院校聚焦自身学科办学优势,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数控车铣加工、汽车运用与维修、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云计算平台运维与开发、特殊焊接技术等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积极为制造业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