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春节,出行市场的赛道又开始热闹。
今天上午,滴滴宣布在上海、杭州等8个城市上线顺风车运营。自去年11月20日开始,滴滴分三批在国内18个城市开启了顺风车业务。
而就在近日,各路豪强已纷纷展开行动。
12月11日,有国家队之称的“T3出行”在长春上线,成功将自己的版图扩展到5个城市。
一周后,T3联合人民日报、360、顺丰、维也纳酒店,在此前布局的四大城市推出“我的家乡C位出道”活动,率先打响网约车春节大战第一枪。
12月27日,阿里系旗下哈罗顺风车在上线一周年之际,宣布将砸下8000万“春运基金”给用户和车主,将网约车战事推向新高度。
阿里更是亲自出手,注资1500万,成为广东昕动出行大股东,而这家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网约车,这也意味着去年8月“阿里单独推出网约车”的传闻得到了证实。
此外,腾讯和广汽的“如祺出行”、 高德、曹操、嘀嗒顺风车等一众对手都在布局春运市场,网约车市场,早已不是滴滴一个人的江湖。
二
眼下的滴滴,不只遭到了国家队和其他对手的围攻,更是被自己的股东阿里、腾讯追着打。更糟糕的是,这可能是滴滴头一次缺席顺风车年度盛事。
当大家都在期待滴滴如何反击时,得到的回应却是:滴滴目前还没有开通跨城出行场景。
也就是说,滴滴只能在已开通顺风车的18个城市内独立运营,这对跨城出行才是春节刚性需求的顺风车来说,滴滴等于是避而不战,而更让滴滴糟心的,远不止于此。
在这些城市,用户想使用滴滴顺风车,得先完成“新手任务”,也就是乘客安全知识测试,6道题合格后,还要接受滴滴6个维度的出行倡议书并被打分,分值过低也不能使用顺风车,最后才能发布行程、等待车主接单。
就在北京恢复滴滴顺风车运营的当天,新浪科技测试了使用体验,在有多达41位50%以上顺路的在线车主的情况下,硬是等了3个半小时都没有车主接单,最终只能作罢。
北京尚且如此,其他城市能好到哪里去?
没错,滴滴车主确实在减少。据Talk Aata 的数据显示,滴滴在过去十二个月内,乘客和司机端 APP 使用量分别下降了5%和23%,这些客户自然都被其他巨头瓜分。
但被无视的滴滴,可能更多出在繁琐的用户体验上,3个月两起命案,直接导致顺风车被下架1年多,整改后的滴滴将一键报警、轨迹监控、录音录像、人脸识别,甚至失信人筛查机制都搬上车,国内网约车的安全等级被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样的结果本无可厚非,毕竟再发生任何一起重大安全事故,滴滴基本就得跟这个业务告别了,但这却给多数用户带来了直线下滑的体验,就连滴滴总裁柳青都自嘲:我们在做‘一款最难用的顺风车产品’。
互联网时代的江湖,一个转身就可能永远成为路人。
三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曾经的顺风车,就是滴滴的代名词,在中国市场,滴滴更是无人能敌的霸主。
短短几年时间,合并快的、吞并Uber,干掉了所有对手,拿下了国内网约车市场90%以上份额。
然而,一统江湖后的滴滴,却开始肆意加价、乱收调度费、傲慢的听不见用户的声音。
看看这张表,是滴滴背后拿出200多亿真金白银的一众股东和急于套现退出的投资人,也就解释了为何滴滴如此着急。
公开数据显示,从2012年开始,滴滴6年来已亏损约390亿元,2018年更是爆亏109亿,估值已缩水超300亿,仅有2017年净赚9亿的顺风车和代驾业务是唯二的盈利业务。
当烧钱烧死了所有竞争对手后,自然要开始收割市场给投资人交待。
蒙眼狂奔的滴滴却不得不为此付出更为沉重的代价。
四
不可否认,以“让出行更美好”为宗旨的滴滴,曾经是出行领域挑战旧体制的英雄。让几十年不变的出租车行业彻底改变,亿万用户对旧体制不满的彻底爆发,令滴滴一夜之间崛起。
但是,随着滴滴一步步吞食竞争对手,成功垄断中国网约车市场的时候,滴滴变了。变的像其他多数垄断企业一样,眼里只看到了金钱和利益,最终却招来了更多强大的对手。
这或许正应了刘强东的一个观念,滴滴不该在一开始就以干掉所有对手、垄断市场为目标。
在《刘强东自述:我的经营模式》一书中,刘强东提到:作为行业老大,要保护好行业里的老二老三。很多公司总是试图把行业内所有竞争对手都灭掉,只留下自己一家,这是很危险的,也是很可怕的不正确的思想,主要有两个原因:
1、市场需要竞争,如果没有竞争意识,没有压力,就不可能有创新。
2、保护好老二老三也是在保护自己,如果把所有竞争对手都打死了,只有你一家,相当于在引诱着周围无数跟你不是同行的企业纷纷进入这个市场,你将面临比之前更残酷、非理性的竞争,反过来可能给你造成致命打击。
如今,滴滴的遭遇真实上演了这一幕,无数网约车企业蜂拥而入,不计成本大打价格战,看似用户的选择多了,但打车的体验和花费真的有比之前更好吗?
今天,滴滴顺风车重新踏上征程,是所有人的大好事。
不再有谁干掉谁,充分竞争的市场自然会淘汰一切不思进取之徒。
也不再会有谁一家独大,强如滴滴也很快会有新的对手取而代之。
只有真正从用户的立场出发,英雄沦为恶龙的悲剧才不会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