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发酵,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下降。数据显示,节后一周(2月3日~2月9日)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1064只,和春节前相比发行量明显下降,正常情况下,银行理财每周发行量在1500~2000只之间。

不过,记者发现,不少银行推出了抗击疫情专项理财产品,“‘抗疫’是目前最重要的任务,银行推出此类理财产品,是市场化选择,也是为引导理财资金流向抗疫人群、抗疫企业等。”银行分析人士表示。

银行理财发行量、收益率将进一步下降

年初开始,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发酵,银行理财产品申购赎回时间受到直接影响。

第三方数据显示,2月3日~2月9日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1064只,较正常情况下银行理财每周发行量(1500~2000只)大幅下降。其中,人民币非结构性理财产品平均期限为165天,平均收益率为3.94%,较前一周上升2BP,较春节前1~2周明显下降,1月13日~1月19日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04%,1月20日~1月26日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3.97%。

从不同类型银行来看,节后一周,城商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18%,排名首位,股份制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3.94%,外资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3.93%,国有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3.65%。

从不同期限来看,3个月以内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3.71%,3~6个月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09%,6~12个月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06%,12个月以上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5%。

“未来,银行理财资金运作会继续受影响。首先,疫情会加速货币政策宽松节奏,导致银行理财收益率进一步下降。元旦前夕至春节之前银行理财收益率曾迎来短暂的反弹,平均收益率涨至4%以上,2月份大概率会跌至4%以下。”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刘银平称。

不过,配置权益资产的银行理财产品,净值波动对产品收益影响暂不明显。刘银平称,原因在于,理财子公司的产品期限普遍偏长,封闭式产品平均期限超过650天,定开式产品大多是1年、2年、3年期,短期内净值波动对这些长期产品的影响较小,权益类产品或配置权益类资产的产品净值波动主要看股市中长期表现。总体来看,疫情对银行理财会造成一定影响,影响程度要看疫情的进一步发展和控制情况,以及各银行理财资金的具体运用情况。

银行推多款抗疫理财产品

日前,不少银行在官网或APP上上线了多款抗击疫情专项理财产品,引导理财资金流向“抗疫”人群、抗疫企业,以及流向武汉地区。

例如,第一财经记者发现,农业银行推出三期抗击疫情主题的专享理财产品,募集日期是2月13日-2月19日,产品期限分别为162天、182天、130天,业绩基准分别为4.06%、4.06%、3.9%。

其中,“军人专享产品面向的是在农业银行预留职业信息为军人的军人客户;医师专享产品面向预留职业信息为医务从业者的医疗卫生行业从业人员。若军人和医师此前没有在农业银行预留职业信息,则不能购买此次理财产品。”农业银行相关人员称。

与农业银行其他理财产品相比,上述三款“抗疫”产品利率较具优势,其他理财产品业绩基准多在3.7%左右,而“抗疫”产品最低为3.9%。此外,“抗疫”产品只收取托管费0.05%/年(由托管人按日收取)。而其他理财产品除托管费0.05%/年之外,购买者还需支付0.05%/年的销售管理费(由资产管理人按日收取)。

另外,交通银行旗下子公司交银理财也推出“抗疫”理财产品,主要投资于生产防护抗疫用品优质企业,以及相关支持“战疫”相关领域。不收销售手续费、托管费和投资管理费。业绩比较基准为4.1%,运作模式为封闭式净值型。

第一财经记者还了解到,重庆农商行也推出“抗疫”理财产品,其中对重庆地区支持“战疫”的医疗企业,以及在“战疫”一线的医务人员及其家属提供专属理财产品服务。该理财产品较该行普通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上浮10%左右;此外,还发行了大众“战疫”专门理财产品,通过减免销售手续费等方式,客户可以通过该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线上电子化渠道足不出户进行购买。

“银行理财子公司成立之后,逐渐推出多元、特色产品,例如,以‘养老’为主题的理财产品、以‘大湾区’为主题的理财产品等。当前‘战疫’处在关键阶段,推出‘抗疫’为主题的理财产品,是金融机构的市场化选择,也是服务特定群体、疫区客户的需要。”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大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关键词: 银行 抗疫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