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压力不大的地方,开始积极推动生产活动的恢复。

2月1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有序推动各类企业复工复产和稳岗就业工作情况。

发布会释放消息显示,广东、江苏、上海等一些经济大省(市)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复工率超过50%。但中小企业、小微企业在复工复产过程中,还面临着返岗工人不足、交通物流不畅、产业链配套难等问题。

国家发展改革委运行局二级巡视员唐社民在发布会后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复工复产有一个过程,政府不可能包打天下,政府只能做一些最重要的工作,比如推动煤电油运、铁路公路银行等基础行业的复工复产,更多的市场化行业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

尤值一提的是,包括杭州、宁波、深圳、西安、厦门等城市调整政策,加快推进复工复产,围绕“用工需求”推出了系列积极政策,包括包车、包专列、包飞机接员工返岗,对扩大工人招聘的企业给予补贴,对相关人力资源机构给予补贴等。

多措并举推动复工复产

唐社民在上述发布会现场表示,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复工复产已经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从区域来看,广东、江苏、上海等一些经济大省(市)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复工率超过50%;从企业看,大型企业相对中小企业复工复产进度快,上游行业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相对下游行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进度更快。

从行业看,涉及疫情防控相关物资的复工复产成效比较明显,比如口罩近几日的产能一直在100%以上,2月17日的产能利用率达到110%。37家重点监测的粮油加工企业已经复工36家,有色金属行业重点企业复工率达到80%,炼油行业复工率超过60%。

据国资委新闻发言人夏庆丰介绍,目前,96家中央企业所属2万余户主要生产型子企业的开工率超过80%。

各省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在积极推动复工复产。但各省进度不一,对于紧密联系的产业链而言,若有一环卡住,整个产业链均会受影响。区别于大企业的资源动员能力,中小企业复工复产中还面临不少问题。

唐社民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各省要实事求是、分区分级、科学合理、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复工复产有一个过程,政府在推动煤电油运、铁路公路银行等基础行业复工复产,更多市场化行业还需要发挥市场作用。

2月1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关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分区分级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依据人口、发病情况综合研判,科学划分疫情风险等级,进行分级分类防控。其中,低风险地区,要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杭州余杭区一家电力系统配套设备生产企业的企业主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杭州在积极推动工业企业复工复产,他们企业已经复工,但目前主要是管理人员在处理订单等工作,由于生产工人要到2月底才能到岗,生产线尚未启动。

“我们的客户开工状况不可控,是我们上半年经营的主要风险”,该企业主表示。

企业积极招工人

针对企业缺员工的状况,更多政策有望不断落地。

2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有针对性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通过跨区域点对点劳务协作等有序组织农民工返岗,除疫情严重和扩散风险高的地区外,对限制劳动者返岗的不合理规定要坚决纠正。

人社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宋鑫在发布会上表示,他们成立了农民工返岗复工“点对点”服务协调小组,与有关部门和各地密切配合,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帮助农民工安全有序返岗。对成规模、集中性返岗的劳动者,会同相关部门开通专车专列等,努力实现“出家门上车门,下车门进厂门”。

部分地方已经率先行动起来。比如,四川和浙江建立了联动机制,采取点对点方式开通长途客运和火车专列,2月17日一千名返岗工人已经抵达杭州。云南、贵州等劳务输出省份和东部的浙江、广东也建立了会商机制,开通了专列专车。

上述杭州的中小企业主表示,他们的生产线现在需要80个工人,目前有40多个工人已经返回杭州,由于这些工人多数来自浙江其他地市,需要在杭州居家隔离14天,再回归一线生产。未来还会陆续有工人返回,但受疫情影响,预计有四分之一工人难以回归。

该企业主直言,对于一线工人,每年都存在“招工难”的问题。受疫情影响,部分工人难以回归,会造成企业损失,因为培训新工人需要付出成本。

为了应对类似这样“招工难”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了“抢工人”大战。像2月19日,西安市人社局出台10条措施为企业用工需求复工复产保驾护航,其中包括对新招用员工且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且缴纳社保的企业,按新招员工数量不同,分别给予2000元/人、2500元/人、3000元/人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助。

2月18日,厦门人社局明确,对于搭乘动车、长途客运、航班等公交返回厦门的务工人员,将全额报销大巴、动车、高铁车票。

2月16日,宁波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促进企业复工复产的若干意见》,鼓励企业多途径扩大招工规模,疫情解除后当月企业参加社会保险人数较上年同期每新增1人,按每人500元标准补助企业,每家企业补助总额不超过30万元。人力资源机构输送员工50人及以上并就业超过3个月的,按每人500元标准补助,每家机构补助总额不超过50万元。

类似这样的政策,既是此前城市“抢人大战”的延续,又是更积极就业政策的体现,也能更好地配合当前复工复产的需要。

关键词: 复工复产 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