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支持疫情的3000亿专项再贷款正在发放中,近期,央行各分支机构公布了最近的再贷款发放情况。
记者根据公开资料整理发现,就目前公布数据的地区来看,目前发放笔数最多的地区为浙江地区,截至2月19日共119笔;发放总金额最多的湖北地区,为54.06亿;另外浙江地区和天津市的金额分别为22.06亿和17.45亿。
目前,央行重庆营管部、南昌中支和长沙中支公开了部分重点企业名单。2月3日,上海总部将第一批194家上海重点企业名单和3家地方法人承贷银行名单报总行备案。在2月3日,央行杭州中心支行向银行下发《浙江省级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清单》。截至2月18日,浙江省共有24家全国性重点企业,267家地方性重点企业。
有央行地方分支机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再贷款项目的数据定期都在向央行进行汇报,对于具体再贷款资金的投向情况是否公开,正在进行内部讨论,或许将酌情予以公开。
另有央行分支机构在公开资料中披露了部分获得再贷款的企业情况。湖北地区包括维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获得700万,宜昌奥美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获得2.5亿,咸宁厚福医疗装备有限公司获得2500万。四川地区包括金山制药、贵均卫生材料有限公司、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另据央行官方披露,武汉分行、长沙中支和重庆营管部与当地金融机构共同落实了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明康中锦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重庆市映天辉氯碱化工有限公司等抗疫重点企业分别3亿、1500万、2800万的专项再贷款。
对于各家银行与重点企业的对接方式,“对清单内企业进行网格化对接。”某政策性银行的专项再贷款项目人士告诉记者,央行地方分支机构将名单转发给银行后,各家银行自主与企业进行联系。比如,有的企业之前就和某家银行有合作关系,会选择这家银行;或者,参与专项再贷款项目的银行将优惠条件和所能提供的服务与各家企业进行接洽,最终由企业选择与哪家银行进行合作。“除了政策是央行给了新的政策之外,其他的全部都是属于一个很标准的市场化行为。”
上述政策性银行人士告诉记者,对于再贷款的政策差距不大,资金的价格差别也不大,但是仍有区别,每家银行都有自己的经营特点,比如代扣管理、资金支付、资金保障等提供的服务。
是否会出现多家银行对接一家企业的行为,该政策性银行人士称,他们在与企业对接过程中,若发现企业已与其他银行接触,资金已经落实的情况,就会选择其他企业进行对接。
央行上海总部了公布了专项再贷款的行业分配及比例。截至2月16日,上海地区相关银行共向16家全国性重点企业发放优惠贷款4.14亿元,向27家地方重点企业发放优惠贷款6.21亿元。从贷款投向看,重要医用物资生产企业贷款4.62亿元,占比44.7%;重要原辅材料生产企业、重要设备制造企业和相关配套企业贷款3219万元,占比3.1%;重要生活必需品的骨干生产企业贷款7889万元,占比7.6%;重要医用物资收储企业贷款3.29亿元,占比31.8%;承担物资运输、销售任务企业贷款1.32亿元,占比12.8%。从单笔贷款金额看,单笔5000万元及以上贷款7笔,主要用于药品、医用DR、CT等采购及避光输液器、负压救护车等医用物资生产;1000万元(含)至5000万元贷款19笔,主要用于药品、负压救护车等重要医用物资生产;1000万元以下贷款49笔,主要用于口罩及医用手套等医用物品生产。获得专项再贷款的上海企业包括:上药控股、康德莱、开米科技、上汽大通汽车、国药控股、康达医疗、钛米机器人等。
与金融机构的按照季度、年度为单位的监管类检查不同的是,记者从多家银行人士处获悉,央行分支机构明确要求,对于专项再贷款每一笔进行核查。重庆地区参与再贷款项目的银行负责人告诉记者,央行重庆营管部要求,对企业再贷款项目的每一笔资料,从调查、审查、审批到最后资金支付、资金落地,都要打包发给营管部。“相当于做一笔就检查一笔,在资金的合规保障上,控制得比较好。”
上述负责人表示,此前对于政策性的专项资金,如扶贫资金、棚改资金项目,都会有审计署参与,一般情况下会在审计之后向社会公布。2月7日,财政部、人民银行、发改委、工信部、审计署五部委下发《关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强化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资金支持的通知》。审计署参与到此次再贷款中,预计也要进行专项的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