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病毒疫情一度导致的企业停工停厂现象正在逐步改善,外资企业正在有序恢复生产经营。2月22日下午,在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市商务委副主任刘敏介绍称:“上海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复工率已达93%。”

化工“绿色巨人”春节连续生产

上海外资企业数量众多,外企的复工情况也倍受政府关注。根据外商投资协会近期对697家重点外资企业监测显示,目前重点服务业企业复工率达90%以上,重点制造业企业复工率约为70%,世界500强投资的企业复工率近90%;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复工率达93%;外资研发中心复工率达87%。

全球最大的聚合物生产商之一科思创(Covestro)的中国区总部位于上海,其一体化基地是上海化工区内首个“绿色工厂” ,也是该公司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该基地拥有11座配备先进生产技术的工厂,生产聚碳酸酯、聚氨酯原材料以及涂料原材料,这些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建筑、电子电气等领域。例如,聚碳酸酯就可用于制造护目镜、测温热像仪等防疫用品的生产。该公司2019年全球销售额达124亿欧元。

科思创方面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公司位于上海的一体化基地被列入此次“上海市防疫物资重点企业”名录,在疫情发生后就迅速增加了相关产品的产能。“根据行业特点及生产计划,科思创上海一体化基地一直处于连续生产。”公司向第一财经记者回复称。

据了解,科思创在春节期间一直以假日模式持续运行,2月10日复工后则以较低配置的正常运行模式运作,通过恢复有限的常日班功能,有效地支持生产运营。2月17日后,以居家办公复工率来看,企业已基本全面复工。

为缓解武汉及全国各地医疗设备和防护物资的紧缺,在春节期间,科思创协同企业各部门提供物流配送等支持,向湖北疫区及其他地区捐赠了由其聚碳酸酯材料制成的15万副护目镜(其中1万副为密封型防护眼罩)和2000个体温计,总价值约560万元人民币。

除此以外,科思创还完成了来自海康威视的紧急订单。海康威视亟需聚碳酸酯和热塑性聚氨酯材料,用于生产测温热像仪这一重要疫情防控应急物资。第一批材料从收到海康威视的需求,到货物抵达客户工厂,仅花费约28小时,完成了一场跨越1300公里的“时间赛跑”。

针对企业前期的停工是否对全球供应链已经产生了实质的影响,科思创方面回复第一财经记者称:“受到上下游产业链复工延后、进出口限制、运输和仓储等物流方面的瓶颈,预计疫情对整个产业链影响较大。”公司还称,这种影响暂时无法量化,因此尚无法全面预估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2020财年造成的损失。

科思创中国区总裁雷焕丽告诉第一财经记者:“2020年对企业发展而言充满挑战,但我们看到中国各地政府都在通过各种举措控制疫情,我们相信困难是暂时的。科思创对中国的投资是长期的,也看到市场对高科技塑料的长期需求,所以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和承诺不会改变。”

发挥全球网络优势纾解库存

全球特殊及特种化学品制造商亨斯迈集团在疫情期间,面对国内市场的物流停滞和上下游企业复工不同步的挑战,快速反应,积极应对,充分利用自身全球网络优势,灵活调配出货模式,自我纾解库存压力,始终保持连续化生产的假期运营模式,稳工稳产,做好随时提升产能的准备,保障化工产业链整体的有序恢复。

因亨斯迈所处产业的特殊性,一旦停工,设备就将面临繁冗的检修问题,对人员、设备和成本都是额外的挑战,很可能影响后续的复工安排。

疫情期间,亨斯迈在美国总部的协调支持下,利用海运和全球网络调配,将生产的近3000吨产品运送至海外市场,相当于通过自我纾解的方式,为上海工厂释放了10-15天的库存压力,从而确保后序生产的有序进行。

亨斯迈还为武汉“方舱医院”等装配式建筑供应所需的材料物资,并与下游制造商华峰集团合作,第一时间捐赠出价值数十万元的纯MDI原料,支援华峰用于医疗防护用品的生产,有效保障了产业链上企业的产量,进而确保口罩、手套、防护服等医用防护用品的及时供应。

亨斯迈集团聚氨酯事业部亚太区总裁潘律民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作为一家扎根中国的外资企业,面对疫情,亨斯迈充分发挥企业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维持企业的连续生产运营,助力行业恢复发展。”

潘律民表示,中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在通过各种措施努力控制疫情,特别感谢上海市商务委员会、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化工园区为协助企业复工所提供的帮助,从隔离处所到后勤保障,事无巨细,雪中送炭。

其他化工产业链上有序复工企业还包括油气化工巨头霍尼韦尔。霍尼韦尔亚太地区的总部位于上海张江。该公司中国区公关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在霍尼韦尔中国总部和相关地区工厂团队的努力、各地政府部门的全力支持下,霍尼韦尔在中国的21家工厂已经全面复工。”

在霍尼韦尔嘉定的一家生产高科技气体探测仪的工厂,工人们正在赶制国内外大批量的紧急订单。在嘉定工业区复工领导小组的支持下,该工厂24日周一的工人复工率就将达到90%,年前的大批量订单有望在3月中旬交付。

上海“28条”反响热烈

疫情期间,外资企业反响最热烈的政策之一就是上海市政府颁布的“28条“抗疫情惠企政策中的金融信贷支持政策。市商务委副主任刘敏在22日的发布会上表示:”市商务委积极推动政策尽快兑现,只要是外资企业明确了融资需求的,市商务委将全力帮助对接相关部门。“

刘敏透露称,截至目前,已落实外资企业融资需求超123亿元。针对一些重要的原材料企业,银行可提供无息贷款,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科思创已在名录但暂未申请。同样在无息贷款名录中的还包括3M、联合利华等外资企业。

雷焕丽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疫情发生后,上海市政府出台了28条政策扶持企业、上海交通部门推出了‘长三角货运通’等便利措施、上海化工区管委会第一时间帮助我们协调了物流仓储人员的到岗问题……这对我们支持抗疫和正常生产都是很大的支持。”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科思创的业务开展涉及自身及多家上下游企业上千名物流操作人员和司机,公司的物流和安全部门需要收集核查这些人员的健康申明,为他们办理非常时期的园区和工厂准入证,工作量巨大。但在化工区管委会的支持和指导下,相关核查工作开展十分顺利,上千名关联工作人员很快得到了准入许可,保证科思创基地持续生产运作和运输畅通。

科思创方面向第一财经记者介绍称,科思创作为上海市最大的外商投资化工企业之一,在防疫和复工过程中得到了市政府、市商委、经信委、交通厅、上海化工区、浦东新区政府等多部门的支持。上海市吴清副市长到科思创一体化生产基地现场调研复工复产情况。上海化工区管委会第一时间回应企业诉求,帮助协调复工中遇到的物流仓储人员等具体困难。市商委、浦东新区、金桥管委会主动沟通调研企业防疫复工中的情况和困难,并协助科思创采购员工防护口罩等。科思创为此次疫区医护等抗疫一线人员捐赠护目镜的过程中,也得到了上海市商委、经信委的大力帮助。

关键词: 上海 外企 复工